膈下逐瘀汤

治法:
凉血疏瘀法
出处: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组成:
灵脂二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三钱 桃仁三钱,研泥 丹皮二钱 赤芍二钱 乌药二钱 元胡一钱 甘草三钱 香附钱半 红花三钱 枳壳钱半
方制:
水煎服。
主治:
瘀在膈下,形成积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或肾泻、久泻,兼见腹痛拒按、痛处不移,血瘀为患者。

方论选萃

近代·冉先德本方是治膈下瘀血的常用方,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痞块,如肝脾肿者甚效。方中当归、赤芍、川芎养血行血为君;桃仁、红花、灵脂、丹皮破结散瘀为臣;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合,共奏祛瘀消肿之效。(《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现代·李赓韶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药同用,可使瘀血去而不伤阴血;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配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尤其川芎不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居多,使气帅血行,更好发挥其活血逐瘀,破癥消结之力。药理实验认为, 本方中的赤芍、川芎、红花、当归、元胡、乌药等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医林改错注释》)

近代验证

例一 门纯德治肝硬化案(选自《名方广用》)

陈某某,女,9岁。因腹胀,恶心,呕吐两月余,住某县医院检查。肝脾触诊肿大,质地硬,腹壁静脉明显,肝功能麝浊10单位,麝絮廿,谷丙转氨酶400单位。1975年年10月7日初诊,1976年11月22日复查,肝功能正常、健康复学。

初诊日期:1975年10月7日。面色暗晦无华,时鼻衄,下肢浮肿,胁痛,纳呆,腹胀痛得矢气则松,尿赤黄,大便不畅,舌质紫暗,脉弦而沉。证属肝郁气滞,癥瘕内结。先疏以膈下逐淤汤加味。当归9克,川芎3克,红花6克,桃仁6克,赤芍6克,生白芍6克,元胡3克,柴胡6克,枳壳3克,乌药3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水煎服五剂。服后腹胀痛胁痛渐减,还时有鼻衄,大便不畅。余予以联合方组整体调治,方组如下:

第一方:当归9克 川芎3克 桃仁6克 红花6克 生白芍6克 赤芍6克 元胡3克 枳壳3克 柴胡6克 乌药3克 五灵脂6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第二方:白术6克 茯苓9克 党参9克 炙甘草3克 陈皮3克 半夏3克 木香3克 砂仁3克 生姜6克 大枣4枚。

水煎服。

第三方:麦冬12克 生地10克 枸杞子9克 当归9克 沙参6克 川楝子5克。

水煎服。

上三方依次轮服。服药四轮后,胁痛消失,鼻衄止,食欲渐好,又以上法加减,调治四月余,诸症若失。嘱其注意身体锻炼和饮食调理,后于1976年11月经省医院检查,肝功能正常,患儿健康复学。

按语

王氏此方,从桃红四物脱胎者也。加灵脂、丹皮者,意在增其破血之力;元胡、香附、乌药、枳壳之用,在疏泄肝气。盖肝脉贯膈属肝络胆,瘀在膈下,必有肝气郁滞耳。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26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