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肠痈的单方验方

前人把“大肠痈”和“小肠痈”统称为“肠痈”。大肠痈相当于急性阑尾炎,症见右下腹急痛,有明显的压痛或反跳痛,有的患者因右下腹剧痛,而右腿屈曲难以伸直,故又名“缩脚肠痈”。小肠痈常见小腹挛急,脐下关元附近胀痛拒按,小便涩滞或频数短赤。临床上以大肠痈较为多见。

病案

大黄验案

江汝洁治一男子,病小肠痈初起,左小腹近胁下一块如掌大甚疼,江以蜂蜜调大黄末敷于疼处,再以生姜一大块,切片置于大黄之上,以火熨之四五度,逾半月而块自消。(《古今医案按》)

黄犬血验案

一人患肠痈,伛偻不能伸屈,有道人教以饮黄犬血二碗,和白酒服,其人竟饮四碗,次日下脓血甚多,遂愈。盖痈由血壅,取以血入血,而温散之义。(《顾松园医镜》)

乌藤菜验案

邬某某,男,25岁,干部,门诊号2883。自诉于1952年间在右下腹回盲部时作疼痛,屡治无效。患者于1953年在某医院手术疝气,自认腹痛无大碍,故未要求阑尾切除。术后在工作中,腹痛如故,因此不耐振荡及运行,尤其在饮食后更甚,1957年来院治疗,连续服用乌藤菜又名盲肠草9剂。疼痛全部消失,事后追踪采访,末见复发,5年沉疴得此药物而愈。治疗方法:每天2〜3次或视病情酌情增减。剂量:每次15g〜30g。(《中医杂志》1958年第11期)

败酱草验案

孙某,女,40岁,6天前,突发右腹剧痛,伴有高热,经某院诊为阑尾脓肿,静滴氨苄青霉素,配服大黄牡丹汤,2天病未减,病家拒绝手术,遂就诊余处。诊其右下腹剧痛,肿块拒按,发热恶寒,大便微结,唇干口微渴,苔黄脉弦数,白细胞16.7×109/L,中性粒细胞80%,B超示:右下腹阑尾区肿块约2.5×5.8cm,予败酱草200g,水煎2次内服。并以鲜败酱草250g,捣为泥,调以米泔水,过滤成汁内服,留渣外敷丁阑尾肿块部位上。10天,疼痛消失,续治3天,肿块消失,各项检査正常。以养阴药3剂,巩固疗效。(《浙江中医杂志》1992年第12期)

白花蛇舌草验案

林某某,女,38岁,农民。因畏寒发热,伴持续性右下腹痛7天,于1970年6月13日由蓝田公社卫生院诊断为阑尾炎脓肿转送入院。入院检查:急性重病容,呻吟不止,屈曲体位,体温40度,腹部较胀,右下腹肌明显紧张,并可扪及约6×6cm大小之包块,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200mm3。入院诊断:阑尾脓肿。给白花蛇舌草2两,水煎服,第2天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第4天体温正常,白细胞下降为8900mm3,右下腹包块明显缩小,6月21日症状体征消失,痊愈出院。(《新医学》1971年第6期)

按语

肠痈一证,多由湿热、气滞、血瘀等留注肠中,气血郁阻所致,大黄味苦寒,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能,配以生姜之辛温,助之活血散滞,故用治肠痈甚效;黄犬血咸温,常用于虚劳吐血,疔疮恶肿,痫疮,《医林纂要》有“心血合酒饮,治肠痈”的记载,乃取犬血性温能通,通壅滞逐瘀血的特点;败酱草归胃、大肠、肝经,性味辛、苦、微寒,善于清热解毒,排脓消痈,故对肠痈有效。盲肠草(乌藤菜)乃以善于治疗盲肠疾患而得名,具有清湿热,消痈通腑之功。白花蛇舌草苦、甘而寒,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又可利湿,恰中肠痈之病机,故用之获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单方治病大全》
2
本条ID:18442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