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麻疹的单方验方

麻疹是由麻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满身布发红疹为特征。因疹点如麻粒大,故名“麻疹”。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6个月以上,5岁以下的幼儿为多见。

病案

羚羊角验案一

1964年春,麻疹流行,一日下午4点左右,一老汉仓惶跑来诉云:“孙儿3岁,出疹,现狂躁不安,病情紧急。”余急往诊之,见患儿在祖母怀中狂躁不安,呼吸急促,两目直视,红疹已靥,此乃疹毒内陷,邪攻心包,热毒弛张,将欲动风之兆。遂急用羚羊角4.5g,分2次服,服药后1小时许,患儿安静,身热渐退,呼之能应,索水欲饮,饮后朦胧而睡。次日黎明,红疹再现,身微热,喘止,调养数日恢复健康。(《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

羚羊角验案二

壬寅之岁,季春夜半,表弟刘某之子,年六岁,于数日间出疹,因其苦于服药,强与之即作呕吐,所以未求诊视。今夜忽大喘不止,有危在顷刻之势,不知还可救否。遂与同往视之,见其不但喘息迫促,且精神恍惚,肢体骚扰不安;脉象摇摇而动,按之无根;其疹出第三日即靥,微有紫痕,知其毒火内攻,肝风已动也,因思熄风、清火,且托毒外出,惟羚羊角一味能兼擅其长,且色味俱无,煎汤直如清水,孺子亦不苦服。遂急取羚羊角三钱煎汤,视其服下,过十余分钟即安然矣。(《医学衷中参西录》)

芦根验案

患者为一小儿,年四五岁,患麻疹已濒于危,王氏到时,见发烧气喘,二便俱无,全家啼哭,已备后事。王氏临行时,曾带鲜苇根一握,遂亲与煎药,徐徐嗣之。少顷,见其小便如注,随谓其母曰:小儿已有生机,勿事啼哭也。继与清肺透邪而愈。(《津门医粹》)

三春柳验案

1950年初春,余悬壶于汴。一日某女出疹,将危矣。余俯而察之,见患儿面色苍白,两目微闭,口唇青紫,四肢冰冷,麻疹隐陷于皮下,欲出未出。诊其脉若有似无。急令置床上。……将三春柳尽断为寸许,入釜煎煮。将患儿衣物尽脱,两人托之,置巨釜上。由高而低,令热气薰之,并不时翻动其身。须臾,体温渐升,口鼻有热气,继之有红疹出。尔后,全身大汗,麻疹随汗而出,遍身皆是,翌晨复往,见患儿欣欣然有喜色。(《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

按语

麻疹病程一般分为疹前初热期、出疹见形期和疹回恢复期三个阶段。外透顺利为顺证,预后良好。内传则为逆证,经过凶险。如果正虚不能托邪外泄,或因邪盛化火内陷,均可导致麻疹透布不顺,或并发肺炎喘嗽,或热毒攻喉,或毒陷心肝而神昏动风,或毒热炽盛血分,迫血妄行,治疗稍不得法,则命归黄泉。其四案即是逆证时的逆挽狂澜治法,总以宣透解毒为大法。羚羊角、芦根、三春柳均有此作用,只是作用侧重点不同。羚羊角性味咸寒,归心、肝经,熄风止痉的功效颇佳,兼具清热解毒,去毒热邪势而托毒外出,对于邪毒热盛内陷,或将动风,或已动风之逆证,效果良好;芦根甘寒,清热生津,能补偿津液大衰。又能利小便,清肺泄热,对于并发肺炎喘嗽之逆证且津伤者,效果佳;三春柳辛平,发汗透疹,借其辛散开发之性,可促使疹子外透,适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或风寒外束,疹毒内陷证。药物使用方法又是一大关键。煎服药物法常用,煎汤熏洗法为不常用之法,但于麻疹透发小畅逆证时言,似乎又是常法。足见中医药治疗疾病方法灵便。

条目信息
1
摘自《单方治病大全》
2
本条ID:18429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