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痈(肺脓疡)的单方验方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疮疡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咳嗽、胸痛、发热、略吐腥臭浊痰甚至脓血为主要表现。其发生是因内虚邪侵。特别是素有痰热,内蕴不解,壅滞肺络,加之感受风热之邪,以致血败肉腐而化脓成为肺痈,基本病机是热壅血瘀。

病案

百蕊草验案

张某某,女,22岁,农民。发烧,咳嗽,吐脓血痰9天入院。化验:白细胞20100mm3,中性粒细胞87%,淋巴细胞12%,嗜酸性粒细胞1%,X线胸片检査见右下肺叶背段有一5.5×5.5cm的病灶,诊断为右下肺脓疡。用百蕊草(药用全草,夏、春采集者,每日5钱至2两,秋季采集者,每日2〜3两,煎药时火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治疗第6天,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改善。第12天白细胞8500cm3,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5%。第15天胸片复查,病灶缩小为2.5×5cm。治疗18天。自觉症状和体征消失,患者要求带药出院继续治疗,出院后10天胸片复査,病灶完全吸收。(《新医药杂志》1972年第2期)

金荞麦验案

孙某某,女,13岁。1969年5月23日入院,肺脓疡,第113号。病史摘要:于5月5日发热恶寒,咳嗽痰少夹血,伴有胸痛,至当地公社医院进行胸部X光透视,发现左肺有大块昏暗阴影,并见有液平面和半圆透亮区,诊断为左肺化脓症,经使用青、链霉素等,治疗半月,病情未见好转,转来我院治疗。检査:体温37.9℃,—般情况较差,难以平卧,呼吸气促,听诊:左肺呼吸音明显减低,化验:白细胞7000mm3,中性粒细胞72%,淋巴细胞28%,血红蛋白95g/L,红细胞360万mm3,血沉55mm/h,入院时胸片,左肺上叶见大片致密阴影,上缘有一较大透亮区及液平面。诊断为左肺上叶肺脓疡。治疗经过,入院后服“肺痈药水”(以金荞麦半斤,加水1250ml,罐口密封,隔水文火蒸者3小时,后取汁约1000ml,加防腐剂,即得肺痈药水。),每服30ml,1日3次,服药后,排出较多脓痰,病情逐渐好转,于6月11日X线左胸正位片报告,左上肺原有大片致密影显著吸收,较大透明区及液平面已完全消失,目前仅有残留细条影可见。经住院20天,于6月12日痊愈出院。(《中草药通讯》1974年第2期)

芦根验案一

患者曾某,男,42岁。30天前出现恶寒、发热、胸痛。按“感冒”治疗,病情加重,给予抗生素等均无效。西医诊断为“左肺脓疡”。每日以干芦根300g,文火煎煮取汁600ml,分3次服完。治疗50天后,症状消失。(《浙江中医杂志》1995年第2期)

芦根验案二

周某,女,30岁,于1986年2月8日突起畏寒,发烧,伴左侧胸痛。曾住院诊为左侧脓胸。经用青、链霉素等药,抗感染及闭式引流并输血450ml,住院40天,3月7日胸片复查后,建议去上级医院手术治疗。遂于1984年4月16日来我院门诊。诊其体温38.6℃,呼吸急促,左肺叩诊浊音,仍带闭式引流瓶。白细胞13.0×10V/L,胸透同3月7日结果。予干芦根250g煎服,1周后病情好转,体温基本正常,食欲增加,12天后拔去引流管,连服芦根月余,自觉症状消失。1984年6月2日来院复査,前述症状伴体征消失,胸透左侧胸膜轻度肥厚粘连,病愈。(《湖南中医学院学报》第12卷4期)

勒马回验案

曹某,男,35岁。患肺痈,开始采用中西医方法兼治,皆无效。最重时,每日吐脓血五六碗,依墙壁日夜长坐不能安睡。后采勒马回六七苗煎半茶杯服之,当日即觉轻快,继续每日服六七苗,共服百十苗后,脓痰全无,饮食增加,痊愈。(《常见病验方选编·内科·儿科病部分》)

按语

肺痈的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大法,久病还应注意养阴。本病例日久,脓已成熟,且阴亦有伤,故清热、排脓、养阴应并上。金荞麦、百蕊草均有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之功效,单味重用,治疗肺痈颇有效验,且以上二药源颇丰,价格低廉,不失为简便验廉之效方,值得推广应用;芦根归肺经,善清透肺热而生津,为治疗肺痈之良药,故用之得法,效果亦佳;勒马回又名挂金灯,为茄科植物酸浆的宿萼或带有成熟果实的宿萼。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民间常用于治疗热毒蕴肺的肺脓疡,确有疗效,临床不妨一试。

条目信息
1
摘自《单方治病大全》
2
本条ID:18431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