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邪运脾 平喘有方

名医简介

李学耕(1927〜),福建中医学院教授。

小儿哮喘乃儿科常见病,也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其病变部位主要在于肺,然与脾肾亦密切相关。小儿哮喘的病因,本师认为关键在于痰,谓:无痰不作哮,何也?盖痰为百病之源。惟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卫外不固,屡感风寒,寒邪深伏肺腧;或嗜食生冷,伤及肺气,水津停滞,凝为寒痰,伏于膈上;“小儿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恣食酸咸,伤及脾肺,痰积气道,郁久化热,痰热互结,阻碍升降,而成哮喘,一遇风寒,诱而发之。李师认为:宿痰胶固,凝成窠囊,深伏肺腧;或感六淫,内外相应,肺失宣肃,升降不利是小儿哮喘的主要病理机制,而窠痰深伏则为发病之关键。哮喘的发生、演变、转归莫不与痰密切相关,盖无痰不作哮,哮专主于痰故也。李师强调:临证必须注意小儿体质的强弱,病程的久暂,区别邪正的缓急,寒热的相兼、转化,了解寒痰化热,寒包热证,热证寒化等情况。在治疗上,李师指出:应始终紧紧地扣住治痰这一环节,方谓得其要法,真知灼见,师云:治哮不治痰非其治,而治痰不治窠囊之痰与不治同也。并谓:痰积胶固,气道因之气不得顺,宜先消其积痰,其气则自顺;若顽痰实阻于肺,以逐痰、豁痰为要,俾窠痰自清其气顺,则哮喘悉平。

六淫骤袭 宣肃齐驱

肺司气主呼吸,喜清虚嫌滞浊,五脏之华盖也。缘小儿肺脏柔弱,藩蓠疏薄,倘感受风寒或风热,不及表散,郁于肺脏,肺金不宣,气不布津,聚液生痰,化生痰饮,阻于气道,升降失司。临床主要表现:呼吸急促,喉中哮鸣,胸膈满闷,痰白而粘,或清稀多沫,或兼见发热,微恶风寒,头身疼痛,舌苔白滑或厚腻,脉浮紧或浮数,指纹浮现。因此对外邪所致哮喘的治疗,李师认为:宣肺祛邪乃为第一要务。治宜宣肺解表,临床切忌过早投用收敛药,以免闭门留寇,邪无出路,使肺气愈加壅塞,加重哮喘。谓:六淫袭肺,多以风寒束肺,风热犯肺为常见。既为外邪束肺,宣肃失司,故当宣发逐邪于外,肃降使肺气以平。则肺得宣肃,哮喘乃平。

林某,男,6岁,1983年11月14日诊。

哮喘反复发作4年,历经治疗无效。近3日来哮喘复举。诊见:咳嗽流涕,气促痰鸣,声如拉锯,汗多痰粘,食纳欠佳,舌苔厚腻,脉浮滑而数。证属痰气胶结,郁于肺腧,留而不宣,复感新邪,旋即诱发。治宜宣肺祛邪,豁痰定喘。药用:

蜜麻黄5g、麻黄根18g、白芍10g、北细辛2g、五味子25g、射干10g、旋覆花6g(布包)、杏仁125g、北山楂15g、枳实5g、半夏6g、石胡荽6g。

4剂药后,哮喘已平。再依前方出入,迭进3剂,以图巩固。

痰蟠湿踞 运脾捣窠

《症因脉治》曰:“哮喘之因,痰饮内伏,结成窠臼。”朱丹溪亦谓:“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盖脾居中宫,职司运化,化生万物,为后天之本,乃生痰之源也。惟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若供食不节,或脾阳不足,运化失职,聚湿生痰,而成哮喘。其临床表现为:哮喘反复发作,痰涎素盛,常因呕出或吐出大量粘痰而症状缓解,胸脘满闷,伴面色少华,食欲不振,畏风倦怠,舌苔白滑或厚腻,脉沉细带滑。窠痰深伏是哮喘发病的主要机制,故李师认为运脾法亦为治哮之大要。盖凡病哮喘者,莫不为痰、为壅、为结,当责其本以疗之,故谓运脾实乃治哮断源之要义。师云:“所言运脾者,其义有三:一曰运脾化痰,杜绝病根;二曰斡旋中宫,燮理气机,以利升降;三曰脾气健运,体质强壮,不易受邪,则脾运痰化,气机畅达,升降有度,何哮之有?”总之,无论是哮喘发作,或缓解期的治疗,李师必用此法。首选药:枳实、茯苓、山楂等。

李某,女,4岁,1987年10月18日诊。

哮喘二载,缠绵不已,屡治难应,时起时止。近十余天复感咳嗽哮喘,呼吸困难,呕吐涎沫,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稍数。证系痰热气胶结,郁结于肺,留而为患。治当运脾化痰,降逆定喘。

处方:

蜜麻黄3g、杏仁5g、北细辛、旋覆花3g、煮半夏10g、射干10g、五味子5g、茯苓24g、苏子10g、莱菔子10g、枳实5g、粉甘草3g。

水煎,1剂分4次服。

3剂药后,喘息显减,诸恙亦瘥;迭服6剂,哮喘告平。

定喘降齁 擅施(艹猫)沙

在临床用药上,李师治哮,常用(艹猫)沙,且甚妙施巧使,尊它为疗哮之要品,无论是寒哮、热哮均常用之,疗效显著。用量:内服3〜12g,外用适量。夫(艹猫)沙者乃鹅不食草也,亦称大救驾,为菊科植物石胡荽之带花全草。《食疗本草》云其:“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本草汇言》亦谓“石胡荽”利九窍,通鼻气之药也。其味辛烈,其气辛熏,其性升散,……故主购駘痰喘。”若寒喘者配麻黄、旋覆花、细辛;热哮者,配葶苈子、海浮石、莱菔子;尤其对现代医学中的过敏性哮喘,常与地龙、五味子等配伍,效果颇显。哮喘发作时,可用鲜石胡荽揉碎塞鼻;哮喘甚者则用鲜品适量、加冰片少许,捣烂敷大椎穴或哮喘穴(第5胸椎棘突旁开左右各寸半),能收到一定的疗效。师云:(艹猫)沙虽俗,入药神妙,定喘降齁,豁痰开窍,功卓效彰,哮家要药,故曰救驾。

王某,女,6岁,1985年12月3日诊。

罹患哮喘,近日复作。诊见:咳嗽阵作,呼吸急促,喉间痰鸣,鼻塞流涕,痰多而稀,胸闷不舒,舌苔薄白带腻,脉浮紧。证属风邪束肺,痰阻气道,升降不利,治宜宣肺达邪,豁痰定喘。

处方:

蜜麻黄3g、杏仁6g、细辛2g、石胡荽9g、旋覆花6g、紫菀6g、款冬花6g、五味子6g、苏子10g、半夏6g、炙甘草3g。

另取鲜石胡荽揉碎塞鼻,每天2次。并用鲜品加冰片少许外敷哮喘穴。3剂药后,咳减喘平,喉间痰鸣已除,余症亦减。继服前方,又进3剂,哮喘已愈。

飞针济急 桴鼓相应

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李师辨证施药的同时,极为崇用飞针术。盖小儿飞针术是李师从民间疗法、家传秘技及自己数十年经验总结的结晶。每见急危重症或疑难病症,李师善用此术,收效甚速。对小儿哮喘发作的患者,李师多先予飞针术,效确神应,甚者随针而解,救急疾于俄顷,俟哮喘稍缓或喘平后,复施汤药。嗟乎!飞针济急,立竿见影,内外兼治,桴鼓相应,其哮焉得不平?

张某,女,7岁,1987年11月5日诊。

哮喘四年,经年频发,冬春为甚,屡治罔效。前十余曰因洗澡不慎受凉,哮喘复作,遂延师求诊。刻下:气促胸满,鼻扇抬肩,连日不止,喉间痰鸣,声如拽锯,夜不能寐,伴不思饮食,痰粘不易咯出,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行,舌苔厚腻,脉弦数。李师先予飞针宣其肺气,定其喘逆。取穴:胸区刺激线、背区刺激线、膝外线、手三阴线;手法:轻、快、点。

针后十余分钟,喘急减半,痰鸣亦轻,遂投中药3剂服用。

处方:

蜜麻黄20g、苏子10g、杏仁6g、半夏6g、海浮石18g、葶苈子10g、枳实6g、石胡荽6g、茯苓24g、五味子6g、炙甘草3g。

3剂药后,喘息已平,大便畅通,每日一行,夜寐安宁,余恙均除,哮喘霍然。

(赵伟强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
2
本条ID:15236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