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两效方

名医简介

马莲湘(1907〜),浙江中医学院教授。

小儿哮喘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区别关键系宿痰内伏,因外邪触动伏痰而发,故发作时多以邪实为主,当祛邪以治其标,缓解时多以正虚为主,当扶正以固其本。根据五十余年经验,总结出两首效方。

一、哮喘1号(发作时服)

方剂组成:

炙麻黄6g、炒杏仁6g、炒莱菔子3g、炒葶苈子6g、五味子3g、瓜蒌皮6g、佛耳草9g、竹沥半夏6g、化橘红5g、苦参6g、地龙6g。

功用:宣肺涤痰,降逆平喘。

小儿哮喘发作时往往形成外邪与痰食互结,寒热错杂,升降失司的复杂证候。故本方以麻黄、杏仁宣肺平喘为主药;辅以苏子降气行痰,莱菔子消食化痰,葶苈子泻肺达痰,三者皆治痰之要药,又能于治痰中各逞其能。特别是麻黄与葶苈子相伍,一温一寒,一宣一降,互制相协而益效;五味子酸涩收敛与麻黄辛温发散相佐,一开一合,平喘力彰;并配以瓜蒌皮、佛耳草、竹沥、半夏清宣化痰;择加地龙泄降肺气,活血解痉,使气顺血和而喘自平;小儿哮喘多与体质过敏密切相关,故方中酌加苦参以抗过敏。

二、哮喘2号(缓解时服)

方剂组成:

党参6g、炒白术6g、茯苓9g、陈皮5g、五味子3g、生黄芪6g、陈萸肉6g、姜半夏6g、佛耳草9g、紫河车粉3g、防风3g。

功用:补肺益肾,健脾化痰。

肺脾肾不足为哮喘之本,尤以肾气为根。本方以紫河车粉、五味子、萸肉益肾纳气为主药。肺主气,外合皮毛,肺气不足,卫外失固,感邪而易引发哮喘,故以黄芪、白术、防风玉屏风散补益肺气以增强卫外之功,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脾气不足,痰随去随生,故以参、苓、陈、夏合佛耳草健脾助运以杜其痰源,诸药合用,肺脾肾健全,扶正以固其本也。

三、运用法度

1.反复发作,久延不已的哮喘患儿,特别在春秋季节转换,气候骤变时发作频繁,有时发作期和缓解期难以截然区分,临床往往呈现虚实夹杂,寒热交错的复杂证候,只是轻重缓急有别,特别是哮喘初平之时,伏痰尚未尽去,虚实夹杂更为明显,故当标本兼施,扶正达邪并用,视证候之寒热虚实,将以上两方参合加减用之。

2.麻黄宣肺平喘功效卓著,哮喘为肺气被外邪顽痰所郁闭,非麻黄不足以宣肺开其闭,无论寒证、热证均可配伍应用。风寒表邪重者用生麻黄;表寒里寒配北细辛、姜半夏;表寒里热配炒淡芩、天竺黄;风热表邪用清水麻黄配银翘;无表邪但喘者用蜜炙麻黄。

3.葶苈子辛苦寒,长于降泄,是降气平喘的有效药物,古人认为乃大泻肺气的峻猛之品,不能轻易运用,或宜少量配大枣用之,临床审慎大胆使用,剂量一般6〜9g,从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实践证明麻黄配葶苈子宣肺平喘疗效益彰。

4.五味子酸敛收涩,哮喘发作期能否作用?此时既有外邪和宿邪之标实,又有肾气不足之本虚,只不过标实表现显著,本虚隐而不现,配以五味子(常用量3〜6g)不仅能制麻黄辛温之性,使其散邪而不耗气,且能收敛肺气,助肾纳气,用之有益无弊。

5.本病与肾虚至关重要,而肾虚证候临床往往易被忽视。凡哮喘而见形体瘦弱,面色㿠白,目眶发黯,头发稀疏,园门应合未合,齿迟行迟,自行盗汗,鸡胸龟背,肢冷遗尿等均为肾虚之候。补肾之法宜当用之,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补肾可以改善各脏腑之功能,增强体质。特别是缓解之时,坚持服用补肾之品,可以巩固疗效,减少发作,争取体质根本改善,庶可望其渐愈。故对哮喘反复发作患儿,每于冬令适量服用紫河车粉,或坎炁粉,或新鲜胎盘均有助于次年哮喘缓解或不发。若见舌苔花剥偏于肾气阴不足,可服七味都气丸,每天2次,每次6g,连服1〜3个月。

倪某,男,9岁。1982年12月3日初诊。

患支气管哮喘史已5年余。每遇气候变化则感邪而作,曾用抗生素、激素、氨茶碱等可以暂时缓解,也曾注射丙种球蛋白及核酸等未能控制发作。近年来加剧,常在后半夜突然喘促不能平卧而急诊。此次发作已1周,青霉素、强的松、氨茶碱等仍在治疗中。查患儿不发热,面色㿠白,目眶灰黯,咳嗽喘促,痰少质稠不易咯出,喉中痰鸣有哮声,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及干啰音。自汗盗汗,四肢欠温,胃纳不佳,常有遗尿,大便偏干,唇红,舌质偏淡,苔白厚腻带燥,脉细弱而滑。治拟宣肺涤痰,降逆平喘祛邪为先。

灸麻黄6g、杏仁6g、炒苏子6g、炒莱菔子6g、炒葶苈子6g、五味子4g、瓜蒌皮6g、枳壳4g、竹浙半夏6g、佛耳草9g、广地龙6g、苦参6g。

3剂后白天咳嗽气喘已缓,夜间亦能平卧,但哮鸣音仍较多,后半夜及晨起咳嗽较甚,嘱停西药,继以上方加减服用14剂,哮喘已息,胃纳欠振,晨起痰多咳嗽,舌苔白腻,两肺哮鸣音及啰音已消失。治拟扶正为主,哮喘2号方连续服用13剂后加服紫河车粉3g,每天2次,每次1.5g。共服半月,证候日趋好转而停药。1984年11月12日因腮腺炎来诊,母亲代诉自上次治疗后近两年来哮喘未作,有几次感冒,吃些药马上就好了,去年冬天有1次发热咳嗽1星期也未发哮喘,平素胃纳旺盛,精力充沛,夜间已无遗尿。

(盛丽先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
2
本条ID:15236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