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时祛邪重痰瘀,缓时扶正培肾脾

名医简介

刘韵远(1913〜),北京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

哮喘发作期

以实证为主。因感受外邪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而诱发。实证有寒喘、热喘之分,根据“急则治标”的原则,以控制哮喘的发作为当务之急。为了便于随证加减,临床多采用汤剂治疗。

1.寒喘:多见于阳气衰弱之患儿,常发于寒冬季节,尤以夜晚发作较重,由于患儿阳气衰弱脏腑功能减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精微,温养脏腑,因而卫气不固,易感外邪。临床表现为体弱消瘦,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痰多稀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缓无力等。治宜辛温散寒,宣肺平喘为主。常用自拟人参定喘汤加减。基本方:

炙麻黄、杏仁、银杏、炙甘草、干姜、太子参。

喘重选加诃子、川椒,或沉香面(冲服)以宣降肺气而平喘。咳重选加桃仁、紫菀、冬花以止咳化痰而平喘;痰多稀白选加肉桂、茯苓、白芥子以温化痰饮而平喘。

2.热喘外感发热哮喘:证见发热,咳喘,痰少而粘,舌质偏红,苔黄白欠津,脉数有力。治宜辛凉透表,宣肺平喘。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味。基本方:

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黄芩、地龙。

咳重选加桃仁、前胡、白前,以清热宣肺活血止咳;喘重选加僵蚕、赭石,以肃肺平肝,降逆平喘;若伴发热,无汗,选加苏梗、柴胡,或重用石膏,以解表理气,清泻肺热而平喘。

阴虚内热咳喘:此多在夏季炎热季节发作。由于素体阴虚加之炎热气候的熏蒸更易伤阴耗液,临床表现有潮热汗出,五心烦热,颧红,唇干,舌质嫩红,苔少,脉细数无力等。治宜养阴清热,益气平喘。常用沙参麦门冬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基本方:

沙参、麦冬、五味子、花粉、百部、银杏。

咳重选加知母、贝母、化橘红,喘重选加太子参、礞石、川贝等以养阴清热,生津益气平喘。

哮喘缓解期

发作期经过治疗后,邪势虽去,哮喘暂时缓解,而正虚未复。治以扶正补虚为主。辨其偏气虚,偏阳虚或偏阴虚分别施治。为了方便患儿服药,制成成药(如丸、散、膏、片剂),按年龄大小服用。偏气虚者,用自制“补气片”(黄芪、煅牡蛎、五味子、茯苓、黄精等)以健脾益气;偏阳虚者,用自制“喘宁片”(砒霜、枯矾、淡豆豉、银杏、五味子、甘草等)以温肾扶阳;若偏阴虚者,用自制“滋阴片”(沙参、麦冬、黄精、五味子、紫菀、冬花等)以滋阴补肾。

药物配伍与给药方法

1.生麻黄与炙麻黄:生麻黄为辛温发汗、止咳平喘药,取其发汗常与桂枝配伍,以增强其发汗作用。小儿哮喘多是卫气不固,自汗盗汗,故一般不用生麻黄,而用炙麻黄。炙麻黄经蜜炙后已减轻其发汗之力,与炙甘草相伍,不仅可解麻黄毒,亦可增强其止咳平喘之功。但炙麻黄仍属辛温开肺之品,为治疗哮喘之要药。

2.炙麻黄与银杏:炙麻黄常与银杏相配伍。银杏具有苦降敛肺平喘之功,为治疗虚喘之要药,与炙麻黄相配,一宣散,一收敛;一开,一合;共奏辛开苦降之功,使肺气宣降得宜,而咳喘自平。此乃标本同治,虚实兼顾,寒热并用,动静结合之法。由于麻黄、银杏及杏仁皆有小毒,用量稍大恐有中毒之弊,并可产生心悸、恶心等症,故将麻黄与甘草经蜜炙后用,既可解三药之毒,又可避免产生心悸,更增强止咳平喘之力。此外,临床用量可适当增大,既提高药效,又无中毒之虞。凡年龄在3〜6岁病情较轻者,日用量3〜6g;6〜9岁日用量6〜9g;10岁以上用量9〜12g。但炙甘草用量常与炙麻黄相同,不得低于炙麻黄。银杏日用量可大于炙麻黄1〜2倍,经历年临床应用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3.银杏与白果:同属一物,连皮壳者为银杏,去皮壳者为白果仁。用银杏即连皮壳同打入药。其皮壳可解白果毒,虽用量稍大,亦不易中毒,故常用银杏而不用白果仁。根据临床观察银杏日用量5〜7岁日15〜20g疗效明显,无副作用。超过30g者始有恶心、心悸等轻度反应,使之饮糖水后休息2〜3小时后症状可消失。

4.杏仁与桃仁:咳喘重者临床常配伍应用。杏仁入气分,以肃肺降气止咳;桃仁入血分,活血理气止咳;根据“气虚(滞)则血瘀”的理论,二药合用,一理气一活血,气血畅则咳喘自平,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根据本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特点,要有一套施治方案坚持执行,方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在哮喘发作期:以祛邪平喘为主。由于病情变化较多,常伴有兼证,故以汤剂为主,便于随证加减。一般给药3〜6天,哮喘可基本缓解。

2.在哮喘缓解期:以扶正补虚为主,便于服用,改服中成药,根据年龄大小分服。偏气虚者给自制“补气片”(按年龄递加1片),日服2次,以益气健脾。偏阳虚者,给自制“喘宁片”。3岁内服2片,每增3岁加1片,以温肾扶阳。偏阴虚者,给自制“滋阴片”,3岁内服2片,每增3岁需加1片。上药每3个月为一疗程。根据病情轻重,在第1年坚持服药,1〜2个疗程停药追踪观察。为了巩固疗效,在第2年好发季节前再加一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在第3年好发季节前,再加服1〜3个月后停药追踪观察,定期复查。5年不复发者为治愈。根据北京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气管炎科研门诊,应用中医中药治疗为主,西医诊断为辅,十多年来随访治疗大量哮喘患儿,均采用“标本兼治法”,分三个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1970〜1971年,应用喘宁片为主,治疗小儿哮喘506例(包括喘支),追踪观察1年,近期治愈率为51.2%,显效为26.5%,好转为19%,无效为3.3%,说明中医药对治疗小儿哮喘是有疗效的。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其远期疗效,至1977年连续观察追访5年以上,能坚持按疗程服药的84例。其中治愈70例占83.3%,显效6例占7.1%,好转及无效各4例占4.8%,总有效率为95.2%,证明中医药对小儿哮喘的疗效是肯定的。

第三阶段:1978〜1981年,进一步提高病例选择标准又系统观察61例,总有效率上升为98.3%,无效病例下降到1.7%,说明坚持服药时间越长,疗效越高。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
2
本条ID:1523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