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寒热以治标,补肾元以培本

名医简介

邵长荣(1926〜),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

辨寒热以治标

哮喘急性发作时,当务之急是控制发作。最常用的药物是氨茶碱和舒喘灵,很多病人可即刻控制发作。但长期使用,往往使哮喘病人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为了增强平喘的疗效和减少西药的副作用,邵师常采取中西药同用的方法。在加入中药之初,给予口服氨茶碱O.1g,每日2〜3次。病情较重者,加用氨茶碱针剂0.25g、缓慢静脉内注射。对于用氨茶碱无效者,则用舒喘灵(0.25%〜0.5%羟甲异丁肾)喷雾吸入,每次400〜2000叩,每日3〜4次。以后,根据病情缓解的程度逐渐撤除西药。中药则首辨寒热而治之。

寒喘以胸膈满闷,痰液稀薄,畏寒流涕,口不干或口干喜热饮,苔薄白,脉浮紧,为辨证要点。邵师喜用小青龙汤加减:

炙麻黄9g、大白芍15g、细辛4.5g、五味子4.5g、炙款冬12g、鹅管石18g。

寒象较著者,加用川桂枝4.5〜6g,以增强温肺散寒的力量。

热喘以呼吸急促,胸膈烦闷,咯痰黄稠不畅,口干喜冷饮,苔黄质红,脉滑数或兼有其他热象,为辨证要点。邵师喜用定喘汤加减:

炙麻黄9g、黄芩15g、桑白皮9g、蝉衣4.5g、炙款冬12g。

其中麻黄一味,是中医治喘的要药,邵师尤善应用。汗出较著者改用麻黄根。热喘用麻黄必须配用黄芩、桑白皮、射干等药清肺利咽平喘,以制麻黄燥热之性。至于高血压病人或体弱不宜用麻黄者,可加入黄荆子12g。黄荆子是马鞭草科黄荆的果实,性温,味辛苦,功能行气祛风,除痰止痛。用之平喘,往往可替代麻黄,而无麻黄之副作用。

病人咽痒打嚏、鼻流清涕严重者,在用酮替芬每日200mg口服的基础上,加辛夷4.5g,苍耳子9g,往往可提高抗过敏及解痉作用。止咳化痰加前胡9g,紫菀9g、或桔梗4.5g,清化热痰用瓜蒌12g、或竹茹4.5g。

病人咳嗽频频,是气道平滑肌张力增高的表现。一般西药用止咳药等,往往效果不显。加入胡颓叶9〜15g,敛肺止咳效果较佳。

病人痰涎壅盛,不易咯出,往往造成气道壅塞、胸闷不畅、呼吸不利。此时,邵师常用利水平喘法,以车前草9〜15g、利水祛痰而平喘,也可用车前子包煎。若配用防己9g,陈葫芦30g,则利水祛痰之力更强。倚息咳嗽者,加用葶苈子15g、泻肺利水而平喘。

哮喘病人在发作基本控制后,可在原来逐渐减少西药用量的基础上,停用西药。单独用上述治标中药继续治疗1〜2周,即可转入缓解期治疗。

例1任某,男,18岁。有哮喘史10年,秋季必发。近两年病情加重,四季均有发作,一般每隔10天左右发作1次,且体质较弱,易感冒。就诊时,哮喘仍未控制,且一旦停用氨茶碱,即致哮喘大发作。症见胸闷喘息,咽痒咳嗽,咯痰色白,怕冷,苔薄白,舌质略红,脉小滑。证属旧疾复发,肺气失宣。治拟温肺祛寒,宣肺平喘。

处方:

炙麻黄6g、细辛4.5g、川桂枝6g、大白芍18g、炙款冬12g、防风9g、嫩射干12g、炙枇杷叶9g、辛夷4.5g、苍耳子12g、蝉衣3g、杜仲9g、胡颓叶12g、玄参12g。

病人服7剂后,哮喘即控制不发,且停用氨茶碱。续服达100余剂,哮喘未再发作。随访近1年,情况良好。

补肾元以培本

哮喘在缓解期时,大多数病人的气道仍处于高反应状态。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下降20%的组织胺激发剂量在0.125〜4mg/ml之间,其反应性约为健康人的10〜1000倍。这种处于高反应状态的病人,随时都有哮喘复发的危险。

邵师把哮喘病人气道反应性异常归之于肾亏。“补肾培本”改善病人的素质,降低其气道反应性是治疗哮喘缓解期病人的重要法则。

缓解期治疗以中药为主,常用药:

补骨脂15g、杜仲15g、桑寄生15g、桑椹子15g、杞子12g、女贞子12g、狗脊12g、川断12g。

阳虚畏寒者,加熟附块9g;体虚少力者,加黄精9g,黄芪12g,太子参12g。邵师常用的经验方三桑肾气汤,把补肾中药与平喘止咳化痰的药物结合起来,加工成糖浆,便于病人服用。其药物组成是:

桑椹子12g、桑白皮9g、桑寄生12g、五味子4.5g、黄精12g、补骨脂12g、平地木12g、功劳叶9g、鹅管石12g、老苏梗9g、防己9g、昆布9g。

例2余某,男,14岁。哮喘史10年,每年春秋二季必有发作。有奶癣史,曾经敷贴、针灸治疗,效果不显。近年来,发作频率增加,需长期服用氨茶碱。发作时胸闷气促,喘鸣,不得平卧,甚是痛苦。在用药控制该患儿基本无哮喘较大发作时,邵师即采用补肾法治疗。

处方:

桑白皮9g、嫩射干9g、杜仲12g、补骨脂15g、女贞子12g、川断12g、牛膝12g、狗脊15g、太子参18g、胡颓叶12g、脱力草30g、平地木30g。

坚持服药1年,停用任何西药,哮喘仅偶有几次轻度发作。

三、创新法以求功

中医治疗哮喘,大多从肺脾肾论治。邵师在临证中,对于一些哮喘经常发作,常规药物难以控制的病例,使用疏肝法。认为喘总不离乎气,而肝是通调全身气机的枢纽。通过疏肝,使一身之气机调畅,有利于整个机体功能的恢复。喘息反复发作,胸闷胁胀,情绪不畅,脉弦为运用疏肝法的辨证要点。以柴胡、白蒺藜、平地木、川楝子等为常用药物。

用通腑泻热治疗哮喘,又是邵师的一个经验,应用于一些顽固难愈病例。哮喘发作时,胸膈烦热,苔黄舌红者,在治标方药中加入生大黄3〜9g,对于平喘往往有一定的效果。邵师有时亦加用芦荟同煎,泻热通便之力更为峻烈,剂量可用到3g。但需注意,有些病人可能出现腹痛,当减轻剂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运用茵陈、藿香二味药来防治哮喘。茵陈苦平疏利,藿香芳香悦脾,二者同用有宣畅中气的作用。无论是哮喘发作期或缓解期的患者,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茵陈9g,藿香9g,对于减轻哮喘的发作和预防复发有一定效果。胸膈烦闷不畅,食欲欠振者,尤为适用。

例3房某,男,34岁。哮喘30余年,每年秋季必有较大发作。平时稍闻及刺激气味,即会诱发。曾经中西药物反复治疗,少效。邵师根据其顽固发作,且有胸胁满闷、脉弦的特点,以疏肝法为主治疗。

处方:

柴胡9g、白蒺藜9g、川桂枝6g、大白芍9g、嫩射干12g、宣木瓜12g、茵陈9g、藿香9g、辛夷4.5g、野菊花9g、苏子、梗各9g、全瓜蒌12g。

该病人坚持就诊1年余,临床观察哮喘发作基本控制。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
2
本条ID:1523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