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张聿青(1844〜1905),名乃修,晚清医家。贾左,气喘不止,厥气尽从上逆,无形之火亦随之而上,火冲之时,懊憹欲去衣被。金无治木之权,姑清金平木。
二诊:大便未行,灼热依然不退,寅卯之交,体作振痉,而脉并不数。无非肝胆之火内炽,不得不渐排其势。
三诊:火热之势稍平,略近衣被,不至如昨之发躁,咽喉气结稍舒。证属痰阻气滞,气郁生化。再展气而清熄肝胆。
四诊:火热渐平,然两胁胀满气逆,甚至发厥。良由气郁化火内炽,火既得熄,仍还于气。再平肺肝之逆,而开郁化痰。
五诊:中脘不舒,两胁下胀满,妨得饮食不能馨进,气逆不平,脉象沉弦。此肝脏之气,挟痰阻胃,胃气不降,则肺气不能独向下行,所以气逆而如喘也。
六诊:中脘渐松,两胁胀满亦减,气逆火升略定。的是寒痰蔽阻,胃气欲降不得,肺气欲降无由,一遇辛温,阴霾渐扫,所以诸恙起色也,再从前法进步。
江左,痰饮咳逆多年,气血逆乱,痰每带红。日来兼感风邪,风与湿合,溢人肌肤,面浮肤肿,喘咳不平,腹胀脘痞,小便不利。脉数脉滑,舌苔白腻。有喘胀之虞。
二诊:痰喘稍平,浮肿亦减,然中脘仍然作胀。肺胃之气,升多降少,致风与湿横溢肌肤,效方再望应手。
三诊:开上疏中,适交节令,痰气郁阻不开,痰出不爽,腹胀面浮足肿,小溲不利。脉形细沉。夫痰饮而致随风四溢,都缘脾肾阳虚,不能旋运,所以泛滥横行,有喘胀之虞。拟千缗汤出入以开痰,真武以温肾而行水。
改方去皂荚子,加葶苈。
四诊:开肺之气,温肾之阳,肺合皮毛,遍身自汗,水气因而外越,面浮肤肿大退,胸闷较舒,胀满大退,痰亦爽利。然大便不行,足肿未消。还是水气内阻,不得不暂为攻逐之。
五诊:痰化为水,泛溢肌肤,先得畅汗,水湿之气,从汗外溢,继以缓攻,水湿之气,从而下达,故得腹胀面浮俱减。拟运土分化,再望转机。
左,肾本空虚,闭藏不固,冬令气不收摄,燥气外袭,干咳无痰。去冬阳气升动,由咳而喘,不过行动气逆片时即定,初未尝太甚也。乃春分节令,阳气发泄已甚,肾气不能藏纳,气喘大剧,耳聋作胀,咽中如阻,二便不利,口渴咽干,形神消夺,偶有微痰咯吐,色带灰黑。脉细少情,舌红苔白干毛。冲阳挟龙相上逆,遂令肺气不能下通于肾,肾气不能仰吸肺气下行,所谓在肾为虚也。恐阳气泄越,再加汗出。勉拟交通肺肾,参以丸药人下,以免腻药壅滞胃口。即哀商裁。
二诊:交通肺肾,丸药人下,耳聋转聪,小溲通利,气喘稍有休止之时。然仍口渴咽干,身体不能行动,动则依然喘甚。脉象细数少情,右尺尤觉细涩。其为根本空虚,不能摄纳,略见一斑。昨药进后,不觉滞闷,勉从前意扩充。但草木之功,未识能与造化争权否。
陈某,向有痰饮,咳嗽痰多,习为常事。兹以感冒新风,肺气失肃,发为咳甚,兼以肝木郁结,风气通肝,肝木从而勃动,腹痛泄泻。此初起之情形也,乃热减痛止泻定,转见神志模糊,喉有痰声,而不得吐,气喘不能着枕,四肢搐动,面色红亮,汗出溱溱。舌苔灰滞,而脉象濡滑。良由痰饮之邪,随外感所余之热,肝经郁勃之气,蒸腾而上,迷蒙清窍,阻塞肺气。清窍被蒙,则神机不运,而神识模糊。肺气阻塞,则出纳失常而气喘不能着枕。肺气不能下通于肾,则肾气立见空虚,肾为封藏之本,肾虚则封固不密,而为汗出。本虚标实,恐成必败之局。勉拟扶正化痰,降胃纳肾。即请商裁。
二诊:补泻兼施,上下兼顾,如油如珠之汗已止,神志稍清,痰出较多,而稠腻如胶,牵丝不断,汗虽止而不时懊烦。脉见歇止,舌苔浊腻灰滞。无形之气火,有形之浊痰,蕴聚胸中,肺出肾纳之道路,为之阻塞,肾气虽欲仰吸肺气下行,而无路可通。此时欲降肺气,莫如治痰。标实本虚,元气能否胜任,实非人事所能为也。勉再议方。
开水先服雪羹汤代水。
(《张聿青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