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李梃,字健斋,明代医家。痹者,气闭塞不能流也,或痛痒,或麻痹,或手足缓弱,与痿相类。但痿属内因,血虚火盛肺焦而成;痹属风寒湿三气侵入而成。然外邪非气血虚则不入,此所以痹久亦能成痿。又痹为中风之一,但纯乎中风则阳受之,痹兼风寒湿三气则阴受之,所以为病更重。
上多风湿下寒湿
经言:春为筋痹……冬为骨痹。言皮脉肌筋骨各以时,而受又风寒湿之邪也。大概风湿多侵乎上,肩背麻木,手腕硬痛。寒湿多侵乎下,脚腿水重(编者按:疑炎肿之误)。若上下俱得,身如板挟,脚如石坠,俱分风寒湿多少治之。风多痛走不定;寒多掣痛,周身拘急,手足冷痹与痛风无异;湿多浮肿,重着一处不移。风多,乌药顺气散、三痹汤、越婢汤、单豨莶丸。寒多,五积散加天麻、附子,或蠲痹汤。寒湿,五积交加散。湿多,川芎茯苓汤、当归拈痛汤、防己黄芪汤、羌活胜湿汤、续断丸。又冷痹,身寒不热,腰脚沉冷,即寒痹之甚者,三痹汤合三五七散,或舒筋汤、附子理中汤。又热痹,或湿生热,或风寒郁热,身上如鼠走,唇口反纵,肌肉变色,宜用升麻汤。风寒湿热痹,二妙苍柏散等分,加虎胫骨、防风减半,水煎服。
乌药顺气散:治男妇一切风气攻注,肢节疼麻瘫痪,言语謇涩。
单豨莶丸:治风痹。
为末,蜜丸梧子大。每四十丸,空心酒下。
五积散:治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酸疼等症。
姜、葱煎服。
五积交加散:治寒湿身体重痛,腰脚酸疼。即五积散合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散(简称败毒散)治风湿,风疾等症。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川芎、赤苓、人参各三分,甘草一分半。
姜三片,煎温服。或加薄荷少许。
川芎茯苓汤即《圣济总录》茯苓汤,以防风易防己。
当归拈痛汤: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痛,足胫肿痛等症。
水煎温服。
防己黄芪汤:治诸风诸湿。
姜、枣煎服。风多走注加麻黄、薏苡、乌头,热多赤肿加黄芩,寒多掣痛加官桂、羌、附,湿多重着加茯苓、苍术、干姜。
羌活胜湿汤:治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气不能行。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经气郁不行。如身重,腰沉沉然者,乃经中有湿热也。
水煎温服。
舒经汤:治气血凝滞经络,以致臂痛不举,及诸痛风针灸不效者。
分二帖,姜煎,入沉香少许。腰以上痛食后,腰以下痛食前服。
附子理中汤即理中汤加附子。治太阳腹痛自利,不渴,脉沉无力,手足或湿或冷。如寒甚,腹痛拘急,四肢逆冷加附子。
人参、白术、干姜各二钱,甘草一钱半。
水煎温服。如作丸,以前三味俱用五钱,甘草三钱,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白汤化下。大便涩者用丸,利者用汤。
二妙苍柏散:治一切风寒湿热,脚气,骨间作热,或腰膝臀踝肿痛,令人痿甓,用之神效。
水煎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如气实加酒少许,气虚加补气药,血虚加补血药,痛甚加姜汁。或为末、为丸服尤妙。
皮顽
脉涩症多烦,肌肉不仁筋骨屈——风寒湿三邪交侵。在皮则顽不自觉,遇寒则急,遇热则纵,应乎肺,其症气喘烦满。在脉则血滞,六脉涩而紧,面无色,应乎心,其症心烦上气,嗌干善噫。在肌肉则四肢不仁,应乎脾,其症怠惰呕吐。在筋则屈而不伸,应乎肝,其症夜卧多惊,溺涩,小腹痛。在骨则重不能举,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应乎肾,其症心腹胀满。初入皮肌血脉,邪轻易治。留连筋骨,久而不痛不仁者,难治。久久不愈,五痹复感三邪,入五脏,卧不起床,泻多食少,亦如中风入脏者死。
祛邪复分气血痰
初起强硬作痛者,宜疏风豁痰,沉重者,宜流湿行气。久病须分气血虚实,痰瘀多少治之。气虚痹者,关节不充,一身如从水中出,阳虚阴盛也,四君子汤加肉桂、生附,或川附丸。血虚痹者,皮肤不仁,《济生》防风汤,或黄芪建中汤去饴加桂枝。挟血瘀者,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挟痰者,手足麻痹,多睡,眩晕,《济生》茯苓汤,或二陈汤加竹沥、姜汁。肾脂枯涸不行,髓少筋弱,冻栗挛急者,十全大补汤、地仙丹、通用五痹汤、擦痹法。
川附丸即《圣济总录》附子丸。
黄芪建中汤:治男妇诸虚不足,腰痛骨酸,行步喘乏,喘气少食,最宜服之。
姜、枣煎,去疮,入饴糖少许,再煎令溶,空心服。《济生》茯苓汤治筋痹、脉痹。
半夏、赤茯苓皮各一钱,甘草、枳实各五分。
姜煎温服。
地仙丹治肾气虚惫,风湿流注,膝脚酸疼,步履无力,精神耗散等症。
川椒、附子、苁蓉各四两,菟丝子、覆盆子、白附子、羌活、防风、乌药、赤小豆、骨碎补、萆薢、南星、牛膝、何首乌各二两,白术、茯苓、川乌、甘草、金毛狗脊各一两,人参一两半;地龙、木鳖子各三两,黄芪二两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四十丸,空心温酒下。擦痹法蓖麻子三两,活地龙七条,甘草、甘遂各一两,麝香一钱。
捣烂于磁器内筑实,勿泄气。临用,先将姜、葱各一两捣烂包患处,次用姜汁化此药一鸡子黄大,擦半时久,一日三次。二三年者效,妇人尤神。
补早反令经络郁
初病骤用参芪归地,则气血滞而邪郁经络不散。虚者乌头粥、行湿流气散主之。
行湿流气散:治风寒湿气痹证,身如板夹,麻木不仁。或手足酸软。
为末,每二钱,温酒或葱汤下。
麻属气虚木痰瘀
此概言之耳。有因虚而风寒湿三气乘之,麻木并作者,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者。盖麻犹痹也,虽不知痛痒,尚觉气微流行,在手多兼风湿,在足多兼寒湿。木则非惟不知痛痒,气亦不觉流。麻为血凝气间,木为湿痰。总言经络凝滞,血脉不贯,谓之不仁。或兼虚火则肌肉网动,不可误作风治。周身击痛麻木者,谓之周痹,乃肝气不行也,宜先汗后补气、涩阳(编者按:意即固其卫气也)。开目麻木暂退,闭目甚者,升阳和中汤。皮肤麻木者,补气汤。手足麻,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去当归、陈皮,加五味子、白芍、生甘草。虚甚挟风者,补中益气汤正料加乌药、附子、羌活、防风、天麻。十指麻木,胃有湿痰死血者,二陈汤加二术、红花、桃仁,少加附子以行经。左手脚腿偏麻疼痛,右口角并眼牵引侧视者,表有风也,宜天麻黄芪汤。两腿麻木者导气汤。两脚麻木如火热者三妙丸。
升阳和中汤:治闭目则浑身麻木,昼减夜甚,觉而开目则麻渐退。乃阳衰阴旺,非有风邪,法当补肺,泻阴火与湿,通行经脉,调和阴阳,此药主之。
食远水煎热服。
补气汤:治肝气不行,皮肤间麻木等。
水煎温服。
补中益气汤:治形神劳役,饮食失节,虚损身热而烦,脉大而虚等。
水煎,己未初时温服。
天麻黄芪汤:治手足麻木,兼有风症。
水煎温服。
导气汤:治两腿麻木。
水煎温服。乃清燥汤加减。
三妙丸:治三阴血虚,足心如火热,渐烘腰胯,及湿热麻痹,疼痛痿软等症皆效。
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至一百丸,空心姜汤或盐汤送下。
治同痹风戒酒醋
凡味酸伤筋则缓,味咸伤骨则痿,令人发热,变为痛痹麻木等症。慎疾者须戒鱼腥、面、酱、酒、醋。肉属阳助火,但可量吃。若厚味过多,下必遗溺,上必痞闷,先用二陈汤加芍药。
养血壮筋健步丸(云林制)专治血气两虚,双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
黄芪(盐水炒)、山药、五味子、破故纸(盐水炒)、人参各一两,白芍(酒炒)一两五钱,熟地黄四两,枸杞子一两,牛膝(酒浸)二两,菟丝子(酒炒)一两,川归(酒洗)二两,白术(炒)一两,杜仲(姜汁炒)二两,虎胫骨(酥炙)、龟板(酥炙)各一两,苍术(米泔浸)三两,黄柏(盐水炒)二两,防风(酒洗)六钱,羌活(酒洗)、汉防己(酒洗)各五钱。
上为末,用猪脊髓七条,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盐汤下。
鹿角霜丸:治血气虚弱,两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缚之症。
上为极细末,酒丸梧子大,空心米汤送下百丸。
蒸法治肾气虚弱,肝脾三经,风寒湿停于腿膝,使经络滞而不行,变成脚痹,故发疼痛。此和荣卫,通经络。川椒一把,葱三大茎,盐一把,小麦面(编者按:似应作麸)约四五升许,酒一盏。
上用醋和湿润得所,炒令极热,摊卧褥下,将所患腿部,就卧薰蒸,薄衣被盖得汗出匀遍。约半个时辰撤去炒麸,上就铺褥中卧,待一两个时辰,觉稍解,勿令见风,立效。
(《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