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黄耀燊(1915〜),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对本病的病因病理,中医认为是“肾虚膀胱热”。由于肾气不足,肾司二便,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气虚则膀胱气化不利,从而湿热蕴积下焦,日久尿中杂质结为砂石。
治疗一般针对下焦湿热蕴积,治法宗破血清利小便。
《六科准绳》治诸淋急痛用二神散:海金沙21g,滑石15g。研末,每服7.5g,日3次。
《局方》八正散:治淋病血尿:木通、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瞿麦、栀、甘草梢各等分,研末,每日6g。又《局方》五淋散:赤茯苓180g,甘草、当归各150g,栀子、赤芍各600g。研末,每日6g。
每日3次。葵子茯苓散原是《金匮》治“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浙恶寒,起即头眩”之主方,其主药在冬葵子。
余对尿石症每分三证用药:
一、气结证
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腰酸痛,少腹痛,偶有绞痛发作,间歇性血尿,舌正常或黯红,脉平或弦紧。治则:行气化湿,通淋排石。处方:
二、湿热证
一般有发热、腰痛、少腹痛,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还可出现血尿、脓尿;血白细胞数增高,小便检查可发现红、白细胞和脓球。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或弦数。治则: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处方:
三、肾虚
一般病程较长,或攻伐太过,出现头晕,眼花,腰酸,肢倦神疲,夜尿多,舌质淡,苔白腻或光绛无苔,脉细数无力。治则:温补脾肾。处方:
历代治淋,均不离通利小便,但体虚者应加补养。如气虚者虽反复通利,石亦难下,尤其自觉症状不显著者,可重用黄芪,佐以党参,每能收效,当然要看尿石的大小。曾有一复发性尿石病人,于1959年出现“肾绞痛”,X线照片未发现结石,至1962年排出结石如绿豆大,同年患无黄疸性肝炎,身体一向很差,1975年又出现输尿管结石,反复服排石药未效。用我院的尿石汤配合“总攻”多次亦未效,因有轻度积液,医院动员手术解决,但病人坚决要求再攻,当时见病人面部虚浮,唇舌淡白,脉弦,方用:
肉桂0.9g、黄芪30g、党参24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9g、地龙干9g、琥珀末3g、沙牛焙研末3g、海金沙12g、配合“总攻”,排出1.5×0.8cm结石1粒。
服3剂,改用:
2剂,排出1×0.7cm结石1粒。
中医治尿石,虽然立法以破血滋阴,通利小便为主,仍应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变易。
攻石处方剂量要大,间歇服药,注意病人舌象。久利则耗损阴津而舌光,停攻后可补,以六味汤加减。有一例输尿管盆腔段结石病人,外表壮实而脉虚,服金钱草60g,海金沙9g,怀牛膝12g,乳香3g,石韦18g,冬葵子18g。连服数月,石未排出,而病人觉疲乏,气短,乃改用生牡蛎30g,熟地24g,菟丝子15g,黄芪15g,栀子12g,怀牛膝9g,鸡内金9g,党参15g。连服6剂,体力恢复。以后与前方间服,共26剂,排出1.0cm×0.4cm结石1粒。
(麦冠民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