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吴瑭(1758〜1836),字鞠通,清代医家。郎五十六岁便浊带血,既有膀胱之湿,又有小肠之热,用导赤合四苓汤。
煮三杯,分三次服。
王十七岁湿土司天,湿热下注,致成淋症茎肿。
煮三杯,分三次服。
又于前方内加黄柏炭二钱。
龚五十八岁先是大小便俱闭,自用大黄八钱,大便虽通,而小便涓滴全无,续用五苓仍不通。诊其六脉弦紧,病因肝郁而成,当开阴路。
煮三杯分三次服。一帖而通,二帖而畅。
普三十八岁小便淋浊,茎管痛不可忍,自用五苓、八正、萆薢分清饮等淡渗,愈利愈痛,细询病情,由房事不遂而成。余曰:“溺管与精管异途,此症当通精管为是。”用虎杖散。现无虎杖,以杜牛膝代之。
煮三杯,分三次服。一帖而痛减,五帖而痛止,七帖浊净,后以补奇经而愈。
珍十八岁血淋太多,先与导赤不应,继以脉弦细,询由怒郁而起,转方与活肝络。
煮三杯,分三次服。四帖而安。
王四十五岁小便狂血,脉弦数,病因怒转。
煮三杯,分三次服。服四帖而血止,止后两月,又因动怒而发,仍与前方七帖而愈。
落七十二岁因怒郁而大小便闭,与极苦以通小肠,借通胆腑法。
煮三杯,分三次服。服二帖而大小便皆通。
保女十八岁怒郁,少腹胀大如斗,小便涓滴全无,已三日矣,急不可忍,仰卧不能转侧起立,与开阴络。
煮三杯,分三次服,一帖而通,二帖而畅。
王三十八岁乙酉七月初一日金实无声,六脉俱弦,痰饮而兼湿痹,小便白浊,先与行湿。
煮三杯,分三次服。
九月初三日伏饮湿痹便浊,前与淡渗通阳,已服过三十三帖;因停药二十余日,现在饮又上泛,胸满短气,腰酸,淋浊未除,且与行心下之饮。脉弦细,阳不复。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月初五日痰饮、痹症、淋浊,皆寒湿为病,误与补阴,以致湿邪胶痼沉着,急难清楚,前与开痹和胃,现虽见效不少,究系湿为阴柔之邪,久为呆补所困,难以旦晚奏功也。
煮三杯,分三次服。
廿五日浊湿误补久留,与开太阳阖阳明法,数十帖之多,虽大见效,究未清楚,小便仍间有浊时,腿仍微有酸痛。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一月十八日,痹症夹痰饮,小便浊,喉哑,先开上焦,后行中下之湿,余有原案。
煮三杯,分三次服。喉哑服此。
备用方:(行中下两焦浊湿法)
煮三杯,分三次服。便浊服此。
满六十七岁辛卯三月二十日血淋多年不愈,起于惊闪。现在痛甚,有妨于溺。是痛更甚,且有紫血条,显系瘀血之故,法当宣络。再久病在络,又定痛亦须络药。盖定痛之药,无不走络,走络之药无不定痛,但有大络、别络、腑络、脏络之分,此症治在阴络。左脉沉弦而细,所谓沉弦内痛是也。
煮成三小茶杯,分三次食远服。
二十二日于前方内加小茴香炭五钱、杜牛膝加二钱成五钱、琥珀加二分成五分、口麝加二厘成七厘。再服二帖。
二十四日血淋之后膏淋,显有秽浊之物下出不畅,以故效而未愈,再用前法而进之,大抵以浊攻浊。
煮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六日病减者减其制,照原方服半帖。
二十七日脉数身热,风温所致。如今晚仍然大热,明日服此方。温病宜辛凉,最忌发表;且有下焦病,以纯走上焦勿犯中下二焦为要。
煮三小杯,分三次服。
二十九日风温解后,服温药治他病太急,微有喉痛之意,且与清上焦,开提肺气,无任温病余邪滋长,其下焦温药,初一日晚再服未迟。
煮二杯,分二次服。
初二日风温已解无余,膏淋亦清至九分,惟溺后微痛,微有丝毫浊滞未清。议用前通络泄浊法五分之一,以清余邪,俟十分清楚,再商善后。
煮一大茶杯,分二次服,以浊滞净尽为度。初三日,照前方服一贴。
初四日大痛之后,胃气受伤,食少而阳气不振,再九窍不和,皆属胃病。拟通补胃阳,冀开胃健食,谷气以生宗气。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五日仍服前方。
初六日前方仍再服。
(《吴鞠通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