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痹妙药豨莶草

名医简介

朱晓鸣(1938〜),山东临沂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祛风除湿

风湿痹证初发,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筋骨处疼痛或肿大,此时以邪实为主,朱老多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之法治之,组方用药时加用豨莶草,并重用之。

病例1:李某,女,16岁,1995年7月11日初诊。

1年前出现对称性手指关节疼痛,以双手第1、2掌指、指间关节为甚,晨僵,每遇寒凉则痛甚,就诊时已向上发展至双腕关节。检查:双手1、2掌指及指间关节均有挤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查血RF(+),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为风寒湿痹。药用:

制川乌12g、丁公藤15g、威灵仙12g、川芎12g、红花12g、炙黄芪30g、豨莶草30g。

每日1剂,水煎服。8月15日,关节疼痛减轻。9月8日,疼痛基本消除,仅有轻微挤压痛。11月13日,疼痛及挤压痛消失,查血RF(―),守方继服1个月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豨莶草对痹证的治疗作用,正如《本草正义》所说:“凡风寒湿热诸痹,多服均获其效,洵是微贱药中之良品也”。朱老认为气血未伤者,及时应用祛风湿药,并重用豨莶草祛风除湿,逐邪外出,不但近期疗效好,而且远期疗效巩固,是理想的祛风湿药物。

补血活血

患者由于风寒湿痹日久不愈,反复发作,而损伤气血。若过于疏散,强求速效,反致气血进一步耗伤,使病程延长。因此,治疗上既要祛风除湿,又要补血活血,才能扶正怯邪,以求根治。

病例2:冯某,女,27岁,1995年6月13日初诊。

双膝、双踝、双腕关节游走痛7个月,本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采用青霉素、强的松、阿斯匹林等治疗后疼痛稍减,近因停药而痛甚,遇凉加重,体倦乏力,唇舌色淡,脉细。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血沉38mm/小时。抗“O”625单位。辨证为风寒湿痹,气血亏损。治宜祛风除湿,养血活血。药用:

制川乌10g、白芍15g、炙黄芪30g、防风10g、白术15g、豨莶草30g、丁公藤15g、红花12g、川芎12g、当归15g、鸡血藤30g。

服上方30剂后,疼痛已基本消除,唇舌淡红有华,脉缓。守方再服半月,巩固疗效。

本案用豨莶草祛风除湿,养血活血。《本草经疏》称豨莶草为“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分类本草药性》记载豨莶草“明目黑发,滋阴养血”。但朱老认为本药养血活血作用逊于祛风湿,须配伍白芍、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等,加强养血活血之力,使血足气旺,驱邪外出,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强壮筋骨

由于豨莶草不但具有祛风湿作用,经酒蒸制后,且于祛风湿中寓有补肝肾之效,因而用于筋骨疼痛日久,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者,还可发挥其强壮筋骨的作用。

病例3:王某,男,24岁,1995年4月18日初诊。

4个月前,自感腰骶部及腰椎疼痛、发僵,遇风寒加剧,转侧不利,腰膝酸软,疼痛沿膀胱经掣引至足跟部,轻微活动后可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两尺无力。X光摄片示:双骶髂关节及脊柱小关节模糊。查血沉45mm/小时,C反应蛋白<10mg/L。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辨证为肝肾不足,督脉空虚,风寒侵袭。药用:

制川乌12g、千年健15g、透骨草20g、豨莶草30g、狗脊15g、炒杜仲15g、怀牛膝15g、鹿角霜12g、骨碎补15g、桑寄生15g、川芎12g、红花12g。

药进20剂,疼痛已明显减轻,腰膝有力,僵硬感消除。再进30剂,腰椎及骶部疼痛基本消除,查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继服30剂,以善其后。

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足少阴之脉上股入臁,贯脊属肾,督脉贯脊直上。当肝肾不足,督脉空虚时,风寒湿邪乘机侵袭,内外合邪,损伤肝肾,形成本病。故治当补泻兼顾,强健筋骨,并根据虚实侧重相应用药。《本草述》称豨莶草“凡四肢麻痹、骨间痛、腰膝无力,……若内因属肝肾两虚,阴血不足者,九制用,不宜生”。朱老认为本品并非象狗脊、杜仲、续断、骨碎补等药物那样直接具有较强的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而是通过祛风除湿,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阴阳恢复相对平衡,间接起到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故须经适当配伍,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降低血沉

风湿痹证患者往往血沉增快,抗“O”增高,是病变活动及产生免疫反应的重要标志。因此,治疗本病时,既要消除痹痛,又要使血沉、抗“O”复常,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朱老研究治疗风湿痹证几十年,在吸取总结民间验方基础上,结合个人用药经验,对于血沉持续增快,抗“O”增高不降者,辨证用药时加用豨莶草,往往收效迅速。

病例4:刘某,女,27岁,1996年11月18日初诊。

游走性大关节疼痛2个月,依次为左膝、右膝、双踝、左腕关节,肢体酸楚,屈伸不利,得温则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无环形红斑及皮下结节。查血: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0.81,淋巴细胞0.19。血沉56mm/小时。抗“O”625单位。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某医处方为:

制川乌10g、防风10g、桂枝10g、威灵仙10g、乌梢蛇15g、当归12g、川芎10g、羌活10g、独活10g。

药进20剂,疼痛略减,血沉、抗“O”不降,朱老师诊之,以上方加豨莶草30g。15剂后痛减,再进20剂,痛除,查血沉、抗“O”均正常,嘱守方再服2周,巩固疗效。

风湿病变过程中,血沉增快,抗“O”增高,说明病情处于活动期。本病例加用豨莶草后血沉、抗“O”恢复正常,提示豨莶草治疗风湿痹证,不仅能缓解疼痛,还可能有调整免疫功能的功效,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夏俊杰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症卷》
2
本条ID:15190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