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治疗方

名医简介

康良石(1919〜),厦门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肝硬化腹水,以腹大如鼓为特征。在临证中按中医治疗臌胀治疗原则,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审辨邪正盛衰情况,分别以祛邪为主或攻补兼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如积聚迁延日久,呈现腹大胀满,络脉显露,胁腹胀痛,大便褐黑,小便短少,面色苍黄晦滞,头颈胸背有蜘蛛痣,肝掌,唇色紫褐,舌质黯红或夹紫斑,脉细弦或涩等气滞血瘀,水浊不行证。治则祛邪为主,化气行水,活血化瘀。

半边莲30g、鸠草30g、玉米须30g、茯苓皮30g、猫须草15g、七己菜15g、大腹皮10g、橘皮10g、通草3g、三七粉2g、琥珀粉2g。

浓煎,鸡鸣时服初遍,每日1剂。若伴胸闷气憋,咳喘痰白,证有水饮阻肺,加用葶苈子15g,莱菔子12g,桑白皮10g,以泻肺行水。

黄疸迁延日久,出现腹大坚满,胁脘撑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便溏,舌尖边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数等湿热互结,浊水停聚证。治以祛邪为主,利湿清热,攻下逐水。应用:

玉米须45g、茵陈30g、茯苓30g、大腹皮12g、猪苓12g、泽泻12g、焦山楂10g、车前子10g、香橼10g、莱菔子10g、青皮5g、陈皮5g、川朴5g、通草3g、三七粉2g。

煎法服法同上。若黄疸色尚鲜明,舌苔厚腻,脉弦数或弦细者,上方去腹皮、青皮、陈皮、莱菔子,加滑石24g,郁金10g,茅根30g,以利水退黄;若黄疸色晦黯,舌质红或鲜红,苔厚浊或无苔,并见蜘蛛痣、肝掌、衄血者,去猪苓、通草、莱菔子、川朴,加丹皮、郁金各10g,蒲公英15g,败酱草20g,以清热解毒化瘀。

无论积聚或黄疸迁延日久,而见腹大胀满不舒,入暮尤甚,肠鸣便溏,面色萎黄,神倦乏力,肢冷怯寒,舌胖大有齿痕,脉细涩或虚大等脏腑阳气不足者,治则攻补兼施,温补脾肾,益气行水。药用:

茯苓18g、白术18g、黄芪皮15g、桑白皮6g、木瓜6g、山葡萄藤21g、砂仁5g、大腹皮5g、槟榔6g、款冬18g、紫苏6g、陈皮5g、木香5g、灯心草2g。

煎法同上。若同时出现面色晦滞、唇紫、口燥、心烦,时衄血,小便短少,舌苔光剥红绛少津,脉弦细数等阴虚内热证者,为阳病及阴、肝肾阴虚,上方去白术、陈皮、木香、砂仁,加金石斛15g,北沙参15g,银柴胡10g,地骨皮12g,鳖甲15g,益气养阴。

逐水是治本病的重要一环,当病人尿少或无尿时,选用不同利水药辅助治疗,可收到较快的疗效,但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以免过伤元气。经过临床观察,以下3个方剂较好:

1.山橘仔根60g,水煎2遍,每日分2次服。这是味辛苦温利水药,在其他中、西利尿药收效不明显时,加用本品则屡屡获效。

2.大腹水肿丸:牛黄0.6g,海藻、昆布、牵牛子、桂心、葶苈子各3g,椒目1g。共为细末,葶苈子捣膏,蜂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2次,每次20丸,白开水送下。

3.金珀散:海金沙粉3g,琥珀粉3g。共为细末,每日1剂,分3次饭前服。当患者腹水胀急,甚至喘咳,丸、散2方可交替辅用,有助消除水饮。对于腹水初起患者,形体尚未太虚弱,舌苔厚、便结、尿少者,也常配合攻下逐水散剂。内服逐水多用牵牛子粉,每日1次,每次4.5〜6g,白开水或用煎剂送下。可利大小便,消腹水。至于用舟车丸、十枣汤之类逐水,由于药物毒性较大,多服对肝脏不利。往往改用外治逐水法,此法不论虚实,皆可采用。其药物组成:牵牛子、槟榔、香附子各60g,生甘遂15g。共研细末,用米酒适量调成膏煮暖,纱布包裹,乘温先熨腹部(须防烫伤),候温度适中,可敷腹上至觉凉取起。每日1剂,可外敷2〜3次,冷后可调酒再煮热用之。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
2
本条ID:15173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