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王文彦,辽宁中医学院教授。臌胀证多因情志不遂,湿热蕴结,劳倦饮食所伤,累及肝脾肾,出现三脏功能彼此失调,造成虚实兼夹错杂局面。导致这种病势,其根乃五脏六腑在疏利、运化、输布过程中,使精气、营血、津液未能各归其位,必有郁结、凝滞、水液逆犯之象。臌胀的形成是由气、血、液相互交织,逐步演变的结果。
气,五脏六腑皆赖气为用。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不和则为邪气伤人。情志不遂,一有怫郁,必现肝气上亢,气机不得通畅,打破肝柔和舒适生理状态,导致情志异常,消化障碍,气血逆乱,疏利三焦太过,影响肺、脾、肾调节水液代谢正常进行,故臌胀发生首责肝气。
血,藏于肝,又为脾统。血流量调节与肝之疏泄功能甚密。当肝失调达,使有节律流动于经脉气血受到制约,出现气滞血瘀;若肝气犯脾,则脾之转输不利。可见血滞与血畅受到肝脾制约。
“气生于水,即能化水,水化于气,变能病气之说”。可见,气、血液(水)在臌胀证相继异常,实由五脏六腑功能彼此失调所致。
基于此点,王老对臌胀治疗,提出整体辨治,分段治疗。并据气、血、液偏重偏衰,脏腑功能强与弱,以疏利气机,调理脾胃为主;活血养肝,行水消浊为辅,祛邪扶正贯穿始终。臌胀初起,证见:精神不宁,焦急易烦,胸腹胀满不舒,纳食不馨,厌油嗳气,倦怠无力,面黄无泽,舌质红苔薄白,其脉弦。此系情志怫郁,肝气横犯脾胃,致使肝脾同病。此段治疗以疏肝健脾消导为主,使肝气调达,理脾气以运化水谷精微,促进病势回转向愈。药用:
病势继续发展,由气及血,有气血同病之象,为第二阶段。临床表现为胸腹胀满加重,右肋部痛剧,甚至拒按,不欲饮食,恶心欲呕,口干,消瘦乏力,手足心热伴掌际发红,精神焦躁,面色苍黄,舌红少津苔白而腻,两脉沉弦。此属情郁未解,肝气不舒,必有气滞血瘀,肝犯脾胃日重,疏利过盛,肝血亏损,致上焦、中焦不得畅达。王老认为此段为枢,把握病机,可使病势回转;若失去机遇,病邪乘势发展,难于驾驭,实为关键。此段以理顺气机,柔肝理脾通络治之。药用:
若胁痛剧重加延胡索20g,以增理气止痛之功。方中除仍用柴胡以利其枢;当归、丹参、姜黄、檀香加大行血中气药力量,以达活血化瘀之功;另投养肝柔肝之川楝子、荔枝核、白芍,使肝脏复以柔和舒适状态,可暂缓病势发展;伍用秦艽,其剂量大于群药,有通经络,贯三焦之功,并疏散风湿之力。此段药疗与精神、饮食调养其功各半,忽视怡神之养等于功亏一篑。
若病势发展到危重第三阶段,除上述症状外,突出了腹胀如鼓,青筋暴露;并口渴不欲饮,尿少,便溏,甚者呕血、便血。其舌质暗红苔白腻,两脉沉细。此乃肝脾累及于肾,肾失主水与封藏之能,有气、水、血兼见之症。乃肝疏泄三焦太过,决渎开合不利,脾失转输,津液之浊(水)不上敷于肺,浊降之势更趋,致水湿停滞腹腔。肝失藏血,脾失统血,血溢脉外而现呕血、便血之象。此段肾气渐衰,肝脾功能失调为主宰,治疗以行血止血兼利水为主,疏利气机与理脾为辅。王老强调此时禁忌强攻峻下,有碍正气得复,多以理顺、平调、分消之法淡渗之品治之。依据年龄、体质、病势,可适当伍用葶苈子。药用:
方中首药为蓼实,乃水中刚劲而拔生,性味甘辛,健脾燥湿之功甚,凡湿盛肿满应用蓼实有祛湿消瘀以达缩脾,一般投15〜30g;泽兰可活血散瘀,通经行水;茅根止血凉血,清热利尿;苍术、防己、槟榔、茯苓皮、桑皮、陈皮以燥湿化湿,分利肌腠腹腔水湿。上方服2〜3日后,尿量增多,腹胀明显减轻。若腹胀胸闷不舒,加杏仁15g,使肺气宣降,通调水道,水湿不上逆,上症可减。葶苈子攻水力宏,利甚伤阴,更碍决渎之官功能恢复,应用此方宜慎,不可过量。
王老对臌胀治疗始终注重气机调理,培补脾胃。他抓住“疏利太过”是导致本病发生关键。疏泄虽为肝脏本能,过张过弛均会导致功能失调,气机逆乱,不能保持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清阳何能出上窍,浊阴何能出下窍,故在第一、二阶段中,始终坚持应用柴胡、郁金、木香、厚朴之行气调气解郁之品,以使气机得复,诸脏安宁。
重视后天以养先天,扶正才能祛邪,这是王老融会诸家精粹自成一体学术之见。“臌胀病根在脾”(《沈氏尊生》);“补肾不如补脾”(《证治准绳》“脾升肝也升,故水木不郁”(《四圣心源》),说明调理肝脾在治疗臌胀中的重要意义。从三方药物组成可见重在健脾、祛湿、化湿之法。方中苍术、半夏、厚朴、陈皮、秦艽、蓼实,虽药物平和,但伍用巧妙,屡立健脾、理脾、醒脾之功。
王老还强调健脾要鼓动升清。他临证擅用辛甘芳香走窜之品,如苍术、木香、檀香等,以达升清降浊,恢复脾气。凡肝脾肿大,久治无效,他擅用荔枝核、川楝子以养血柔肝,蓼实以理气消癥,每起沉疴。并告诫我们,必须在应用活血药基础上伍用三药,意在使肝血充足,缓解瘀滞,肝得血濡,方有软肝缩脾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