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治疗中若干矛盾问题的处理原则

名医简介

万文谟(1923〜),武汉市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清热和除湿

湿热毒邪是肝炎致病的重要因素,湿热逗留乃慢性肝炎的主要病理机转,如舌苔黄腻,口苦尿黄,腹胀纳差,大便溏而不爽等都是反复出现的证候,还有身热不扬,面目发黄,以及浮肿、腹水等也不少见。因热邪伤阴,湿邪困脾而致阴伤湿困的证型占有较大的比例。故清热除湿为治疗之关键。湿和热是一对矛盾,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邪要利要燥;热邪应清应下。治疗应注意清热而不助湿,祛湿而不助热。组方时可从药物的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而苦寒性相对低和化湿而不伤阴助热的药物,特别注意选用一药多能之品;二是药味不宜过多,以防清热药过多而增加苦寒之性,芳化之品过重而发生耗气伤阴之弊。每宗甘露消毒饮的配伍原则予以增损,选用白花蛇舌草、垂盆草、蒲公英、败酱草、虎杖、黄芩、黄柏、白英、龙葵、贯众、山豆根等清热解毒;用土茯苓、猪苓、车前、苡仁、滑石、陈葫芦等清利湿毒;用藿香、佩兰、石菖蒲、苍术、厚朴等化湿醒脾。其中苦寒之品为清热的正剂,苦寒又能化燥除湿,对湿热病邪有较强的针对性,但过用损伤脾胃又须注意。如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续2年阴性,谷丙转氨酶经常偏高,考虑到舌苔黄腻,便溏不爽,重用黄柏30g、配方,服30剂后改为15g,连续3月,虽然收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却经年未已。此例与正虚邪恋有关,而论治上难免有千虑之一失。

养肝和健脾

在病位方面,多见肝脾同病,一方面表现为肝阴亏损,肝血不足,一方面表现为脾虚失运,如头晕目眩v心烦少寐,腹胀纳差,便溏等症参差互见的情况比较多。因此,养肝健脾亦为常用治法。肝性喜润恶燥,脾性恶湿喜燥,应注意健脾而不伤肝,养肝而不滞脾。养肝可用王旭高柔肝之法,选药以柔润为主,如首乌、枸杞、黄精、白芍、女贞子、当归、柏子仁、怀牛膝等为常选药物。健脾则应取东垣轻灵见长的经验,用药宜轻不宜重。因为慢性肝炎病证虚实夹杂,多如乱丝打结,而调理脾胃又如理丝解结,欲速则不达,如白术、山药、茯苓、扁豆等为常选药物。程若水在《医彀》中说:“大抵人之虚,多是阴虚火动,脾胃衰弱。真水者水也,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水虽喜润,然太润则草木湿烂。是以补脾补肾之药,务在润燥得宜。”这段论述,虽然是针对补脾补肾而言,但肝肾同源,肝阴受损的患者,多见肝肾阴虚的证候。因此,这对肝肾阴虚、脾胃亏损的患者,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益气和理气

在病机上气虚和气滞经常并存,如久病短气懒言,倦怠无力,舌淡脉弱等气虚明显的患者,同时还有腹胀、胁胀等气滞现象。气虚是因为久病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能量不够所致。气滞多为肝经气血郁滞而致胁胀,或肝气横犯脾胃,影响升降失常而致脾胃气滞。这种气滞,还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有关。总之,气虚为整体病变,气滞是局部病变。论治时应以益气健脾为主,佐以疏肝理气药物。可选四君子汤配伍香附、郁金、陈皮、佛手、广木香、砂仁、枳壳、腹皮、玫瑰花等一二味,则可以益气不致滞气,理气而不伤正,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养血与活血

本病中血虚和血瘀的病变同时出现也是常见的,如患者既有面色无华,唇舌淡嫩,血色素偏低等明显血虚证候,又有肝脾肿硬,舌边青紫,胁肋刺痛及朱砂掌、蜘蛛痣等血瘀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可以看出血虚是整体病变,是久病脾失运化,肝不藏血,气血亏损,营养不足的结果,而血瘀则主要是肝脾血瘀的局部病变。这种血瘀,也与肝脾功能失调有关。另一方面,从因果关系上去考虑,则肝脾血瘀,生血藏血的功能失常是因,相关脏腑的气血营养不足,导致全身血虚是果。因此,论治时既要注意养血扶正,又必须活血软坚,才能扶正祛邪。如丹参、鸡血藤、当归等养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正,可以为常选药物。其他,如桃仁、红花、赤芍、益母草、三棱、莪术、土虫、水蛭等活血之品与熟地、黄精、阿胶等养血之剂也可以适当选用。同时,应于补血中配伍党参、黄芪等益气生血,至于养血为主或活血为主,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虚实而定。临床习用汤剂膏剂补益气血,丸剂散剂活血软坚,收效较为理想。此外,因血瘀而呈齿衄、鼻衄等出血倾向时,则应考虑祛瘀生新、化瘀止血等法,才能应手取效。

养阴与助阳

湿热毒邪最易伤阴,临床常见肝肾阴虚的情况,也有阴损及阳的病变,而气阴两虚的患者更为多见。如患者既有短气乏力,形寒畏冷,面色㿠白等气虚表现,又有舌红,口干,手足心热等阴虚证候,论治时应辨明阴阳偏损的程度而灵活选方用药。养阴如一贯煎、滋水清肝饮是常用方剂,生地、白芍、女贞、枸杞、首乌、天冬、五味、银耳等为常选药物。助阳可选二仙汤加味,如仙茅、仙灵脾、巴戟、苁蓉、菟丝子、沙苑子、寄生等药温而不燥,振奋阳气。阴阳两虚的患者,宜虑及治阳顾阴,治阴顾阳。还应考虑滋阴药多具甘寒滋腻之性窒碍脾胃生发之气,故常与补血药合用较好。曾用仙茅、仙灵脾、沙苑子、肉苁蓉、菟丝子等助阳之品配伍清热解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收到一些近期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效果。后遇1例舌红无苔,手心发热,手指手背不温及背部寒冷的患者,也沿用上法治疗3月之久,不仅没有使乙肝表面抗原阴转,而且谷丙转氨酶持续异常,后改用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法,用一贯煎配伍太子参、沙苑子、桑寄生及败酱草、龙葵、土茯苓等解毒之品,并用黑白木耳作为食疗,经过半年调治,才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和谷丙转氨酶正常。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一书中说:“新病者补偏救弊,宜用其偏;久病者,扶元养正,宜用其平”。本病在调补阴阳时“宜用其平”是主要的。

以上列举了慢性肝炎五个方面的矛盾和论治要点,这些证候往往参差互见或先后发生。因此,随证施治时当有所侧重,而顾护脾胃贯穿治疗中的全部过程。仲景:“治肝实脾”的观点与东垣“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论述对本病的实用价值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
2
本条ID:15167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