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谷济生(1917〜),天津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一、治肝五法
先生从60年代初即开始和著名西医肝病专家韩康玲主任医师搞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研工作,通过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创立“治肝五法”,即清热利湿法、疏肝解郁法、益气健脾法、滋肝补肾法、活血化瘀法,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笔者对“治肝五法”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五法”对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对受试动物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滋肝补肾法和活血化瘀法对四氯化碳造成的肝纤维化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1.疏肝解郁法:适应于胸闷不舒,情绪烦躁或抑郁,精神疲倦,失眠多梦,右胁疼为主,偶也见左右胁疼,多为胀痛或窜痛,或连右背,或牵胸乳,或引少腹,情绪激动则痛甚,卧则减轻,胸脘满闷,口苦,嗳气,纳呆,舌淡红、苔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缓。常用药:柴胡、黄芩、枳壳、丹参、郁金、茯苓、板蓝根、白术、白芍、川楝子、元胡。
2.清热利湿法:适应于身体困重,食少纳呆,胸胁胀满,恶心厌油,口干口苦,手热心烦,尿短赤,大便或结或溏,或有黄疸,舌红体胖,舌苔白厚或腻,色或微黄,脉濡数或濡缓。常用药:茵陈、栀子、大黄、板蓝根,连翘、丹参、郁金、七叶一枝花、杏仁、橘红、茯苓、鸡骨草、苍术、厚朴、苡仁等。
3.益气健脾法:适应于面色萎黄,体倦肢乏,动则汗出,少气懒言,胁下隐痛,食少纳呆,便溏,尿清而短,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沉缓或细弦,部分病人尿少有腹水。常用药:党参、白术、黄芪、升麻、柴胡、茯苓、补骨脂、寄生、丹参、郁金、苡仁、蚕砂、山豆根、仙灵脾、当归、神曲、麦芽等。
4.滋肝补肾法:适应于疲倦乏力,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酸腿软,手足心热,心悸心烦,胁部隐痛,津少,口干纳呆,遗精,月经失调,面色晦滞,有肝掌和蜘蛛痣,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弦细。常用药:寄生、女贞子、枸杞子、生熟地、仙灵脾、丹皮、巴戟天、五味子、首乌、丹参、泽兰叶、当归、鸡骨草、生牡蛎、炙龟板、炙鳖甲。
5.活血化瘀法:适应于面色晦暗,颊部赤缕,上身血痣,鱼际发红,纳呆腹胀,齿鼻皮肤衄血,性情急躁,胁部刺痛,尿色深黄,胁下癥积,质地较硬,皮肤不泽,巩膜晦黄,口唇暗紫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涩或沉涩或细。常用药:黄芪、当归、赤芍、丹参、泽兰叶、益母草、水红花子、白术、茯苓、仙灵脾、巴戟天、桑寄生、生牡蛎、土元、人参、三七等。
每日1剂,煎200mL,早晚分服,3月为1疗程。
二、人参五灵脂配伍治疗肝脾肿大
“人参最怕五灵脂”是“十九畏”中的一畏,属中药配伍禁忌的一类,在《珍珠囊药性赋·雷公炮制药性解》一书中有四物加人参、五灵脂以治血块的记载;《东医宝鉴》一书中有“人参芎归汤”,其中有人参、五灵脂同用的记述,先生将二药配伍治疗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每获良效,从未发现副作用。
孙某,男性,54岁,患慢性乙型肝炎10余年,肝功反复异常,1970年求诊于先生。自述体倦乏力,腰膝酸软,肝区疼痛,腹胀,面色晦滞,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白滑,脉弦涩,B超提示:肝大肋下3cm,脾大肋下4.5cm,诊为气虚血瘀型,处方:
每日1剂,本处方连续服用2月,再次B超肝肋下1.2cm,脾肋下0,后以原方配制丸剂,每日20g,连续1年,迄今20余年肝功正常,肝脾大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