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治疗三法

名医简介

俞锡纯。

辨治银屑病可分三证,即“热症”、“瘀症”和“燥症”。分别用清热、活血、养血三法。

一、清热法

银屑病在进行期时,大部分是有热象的,但因热邪的性质与病位不同,可分为:

1.清热凉血法:用于进行期不断出现新疹,色鲜红,呈点滴或斑片状,全身泛发,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剥去鳞屑基底见有出血小点,伴瘙痒,心烦,怕热,尿黄赤,大便秘,舌红苔薄,脉弦滑有力。方用:

土茯苓30g、槐花30g、生地30g、白茅根30g、紫草15g、甘草6g。

便秘甚者加川军10g。若皮疹初起,呈点滴状,疹色鲜红,鳞屑少,口干舌燥、扁桃腺肿大者,加解毒的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5g;若皮疹由点滴状丘疹扩大而变为斑块,表面鳞屑较多,以上肢或躯干上部为甚,尤有分布头皮者,加祛风的荆芥、防风、牛蒡子各10g,蝉蜕6g。头皮为银屑病好发部位,在该处的皮疹较为顽固,用一般的疏风药无效时,往往加虫类熄风药如蜈蚣、乌梢蛇之类。若皮疹以下肢为多,胸脘满闷,四肢沉重,舌苔白腻,有湿浊不化证候者,加利湿的茯苓、薏苡仁各15g,防己10g;若皮疹由鲜红逐渐转为暗红之斑块,舌出现瘀斑者,加活血的赤芍、归尾各15g,红花10g;若症见口渴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属肺胃邪热未解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0g。

2.清肝胆湿热法:用于湿热之邪客于肝胆,皮疹大小不等,基底潮红肿胀,或因搔抓见少量渗液结痂,下肢较多,胸脘满闷,口苦咽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濡缓。方用:

土茯苓30g、茵陈30g、黄芩10g、白鲜皮10g、苦参10g、栀子10g、薏苡仁15g、茯苓皮15g、银花15g、甘草6g。

二、活血法

皮疹肥厚,呈地图状斑块,浸润明显,色泽暗紫,舌有瘀斑。方用:

土茯苓30g、三棱10g、莪术10g、皂刺10g、陈皮10g、苏木10g、红花10g、赤芍15g、归尾15g、甘草6g。

若皮疹偏重于下肢,苔黄腻者,用土茯苓、茵陈各30g,三棱、莪术各10g,活血兼利湿。

三、养血法

病情迁延日久,热象已消,无新疹发生,皮疹潮红减退,鳞屑覆盖较多,有皲裂,基底浸润肥厚,病损处裂痛,伴瘙痒,咽干,舌淡红、苔白,脉濡细或沉细。方用:

土茯苓30g、大熟地30g、蜂房15g、当归15g、首乌15g、白芍12g、丹参12g、天麦冬各6g、玉竹10g、甘草6g。

辨别皮疹的寒、热、风、湿,对于立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而作为对银屑病辨证的依据。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的属阳,屈面则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上部的多属风,下肢的多属湿;皮疹基底潮红,多属热邪燔于营血等。同时还应结合脉、舌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苔黄燥为热在气分,黄腻为热在肝胆,舌质淡为虚寒,苔白腻为寒湿。脉弦滑为热症、痰症,脉沉细或濡细则为虚寒。前者病位在里,后者病位在表。临床上有时舍症脉舌而重疹,有时舍疹而重症脉舌,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科卷》
2
本条ID:15116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