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顾益气阴,补利有度慎刚燥

名医简介

李丹初(1909〜),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脾肾为本,标本兼顾,补利有度对慢性肾炎的治疗,应注重培补脾肾。因为脾肾阳气得振,则水湿得以温运,津液得以敷布,浮肿、尿少、腹满诸症随之而平。若专以清利或泻下之品,虽亦能奏一时之效。然先后天之本毕竟已大伤,体质孱弱,再加戕伐,预后可能更差。《景岳全书·肿胀篇》云:“消伐所以逐邪,逐邪而暂愈者,愈出勉强……岂有假愈而果愈者哉。”所以清下只是希图暂时之快,崇脾肾才是治本之图。健脾常以黄芪、白术、党参,配木香、陈皮、厚朴,有补有行,补而不滞;补肾习以地黄、桑椹子、何首乌、补骨脂,配泽泻、车前草、茯苓皮。诸药配合有补有利,利中有补,相辅相成。

若治失允当,病延日久,势必酿成他变。肾虚精亏,水不涵木,导致肝阳偏亢,则出现头昏、视物昏花诸症;脾伤失运,升降失调,浊阴充斥,心神不宁,肺气不收,则出现神志恍惚,呼吸难以续接等症。可依证兼以平肝或宁心或补肺。若浊气上逆,毒郁咽喉,则当迳予玄参、板蓝根、连翘之类解毒利咽;若毒滞于下,又当急予地丁、蒲公英、地肤子、山栀仁之属清凉解之。此时,若泥于肾病治肾,则可酿成恶性循环,更难奏功。惟标本兼顾,方可取效。水肿之病治法虽多,无非调理脾肾,然又非独调理脾肾也。

例1徐某,女,学生,13岁。

患者于1981年8月出现尿少、浮肿,同年9月7日某医院以肾炎肾病型收住院。用大剂量强的松、地塞米松及环磷酰胺等治疗,病情无好转,且并发糖尿病,左眼睑蜂窝组织炎,左耳卡他性中耳炎。检査:血压:14.7/9.33kPa,尿常规:蛋白++,白细胞2〜5/HP,红细胞8〜10/HP,颗粒管型2〜4/HP,血沉45mm/小时,胆固醇8.9mmol/L(345mg/dl),补体C31.44mg%,血浆总蛋白48.8g/L,白蛋白25g/L,球蛋白23g/L,白:球=1.1:1。蛋白电泳:白蛋白0.49,α10.146,α22.20,β球蛋白0.141,γ球蛋白0.116。尿糖++,血糖14.15mmol/L(255mg/dl)。肾图提示:肾功能轻度受损。于1982年3月会诊。诊见周身浮肿,脸圆背阔,左眼睑红肿,精神萎靡,腰痛腿软,思食,溺少便溏,舌质嫩,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水肿病,脾肾两亏,津液失布。宜健脾益肾利水,兼以和胃。方拟:

生地20g、山药20g、黄芪15g、制首乌15g、山萸肉15g、菟丝子15g、巴戟天12g、茯苓皮15g、泽泻12g、枸杞20g、地骨皮20g、地榆15g、石斛15g、丹皮12g。

以上方调理的同时,递减激素。至6月,激素基本递减完毕,诸症好转。但此时又不慎感邪,咽喉疼痛,腰痛明显,小便黄而不利。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毒滞咽喉。非标本兼顾难以奏功,拟补脾肾,解咽毒方治之。周余咽痛缓解。继以健脾益肾方调理。至10月,阴部红肿痒痛,有硬块,小便灼热,轻度浮肿。遂投清热解毒方10剂,阴部红肿瘥,硬块消,舌质淡红,苔薄,脉细。仍议补脾肾为治。方拟:

桑椹子15g、首乌15g、黄芪15g、枸杞12g、女贞子12g、玉竹12g、白芍12g、党参12g、熟地黄15g、黄精12g、丹皮12g。

迨至1983年5月21日,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诸恙悉平。多次査尿常规正常,血糖5mmol/L(90mg/dl),血浆总蛋白65g/L,白:球为2:1。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该病例本虚而标实,治疗当从缓急,明标本,或图本为要,或治标为急,方不致偾事。腰痛腿软,精神萎靡,为肾亏之候;溺少便溏,系脾弱之象;周身浮肿,乃脾肾气虚,水津失布,水湿蓄聚所致。舌质嫩,有齿痕,苔白,脉沉细,足次佐证。故治疗当以图本为要,健脾气,补肾气,后天充,先天足,诸恙悉减。在治疗过程中,外邪犯之,上有咽喉疼痛,下有外阴红肿、结节瘙痒,肌表浮肿。此非清热解毒,育阴利水,难以奏功。是为治标为急。疮毒外透,血热内清,湿热渗利,故病情向愈。

慢性肾炎尿毒症病情缠绵,久治罔效,常有阴伤见证。以菟丝子、桑椹子、何首乌,配女贞子、旱莲草、当归、白芍平补阴阳,颇获效验。曾治一王姓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浮肿明显,呕吐频作,小便癃闭,涓滴不下,投温阳利水,育阴和胃剂,而使病情稳定,并逐渐向愈。不料其家属为求速效,另延医猛施温燥剂,终使阳伤阴亡,病情恶化于一旦。

李老在六十多年的临床中,通过反复实践,潜心研究,对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损害,摸索出重在“益气养阴”的方法。以“肾复康”(自拟方)方,加减运用,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紫河车、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白芍、黄精、山药、玉竹、桑椹、首乌、枸杞子组方。意在补肝肾、健脾胃、益气养血、滋肾填精。阳虚水泛去黄精、玉竹、桑椹,酌加故纸、巴戟、菟丝、苓皮、泽泻;水湿困脾加茯苓、苡仁;阴虚阳亢加生地、石决明、女贞;热毒内犯加玄参、根、连翘、忍冬藤;瘀血阻滞加丹参、益母草、泽兰;浊邪上逆加姜、竹茹、大黄等,收效颇佳。据不完全统计,总有效率达90.6%。

所谓暴病多实、久病多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这是一般之理,肾炎也是如此。治标即重点在于祛除病邪,逐邪外出,以防内陷。然因肾病日久,肾功能不全,肾阴肾阳受损,五脏六腑功能衰败,已由阳气损迨及阴津伤,阴损及血,气血俱亏之阶段,则现虚证为主或虚中挟实之候,需治其本,即脾肾亏虚、气血两虚之本。以往求治于李老的患者,有许多用过激素类药物,病情辗转,反复罔效,此类药物,相当于中药之桂附,均为辛热温燥之物,易伤阴耗液。阴不足,阳无所秘,阴精盛,阳方能秘。正如《内经》指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所以在临床上注重养阴,慎用温燥,否则肾阴更伤,致使病情复杂化。临床上取用“肾复康”为基本方,斯此理也。当然益阴护阴也不能腻滞,本着阴中寓阳,阳中寓阴的原则,养阴选用玉竹、黄精、桑椹、首乌、枸杞、山药、白芍之类,温阳用菟丝、巴戟、故纸、大云之品,使其温而不燥,保护肾气,燮理阴阳,水气疏达,气机调畅,湿浊之邪得以排泄。若继用温热辛燥之药,势必造成残存之肾功能更加衰竭。

五脏在生理上互相协调,病理上互相影响,特别是慢性肾衰时,肾阳式微,真阴亏损,脾肾衰败,必然累及他脏,脾虚血少不能养心,肾亏精耗不能涵木,脾肾亏损,心肺失调等等,需辨析诸证,诸法辨用,使阴阳平和,脏腑功能协调,维护肾气之根。李老十分注重益气补脾,常用大剂量的黄芪、白术、党参等。务使脾得溢充,肾得振奋。益气则生血运血,转输脏腑,枢运气机,水湿遂利,精关乃固。同时气充则血活,可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对肾萎缩和梗塞患者也有一定的作用。

久病肾衰,燮理阴阳,慎用刚燥温阳化气,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法则。阳衰则气不化,浊阴上泛,水湿潴留。阳旺则气化,水津四布,浊阴得降。阳虚日久往往导致阴损,病程迁延,阴阳两亏。若滥用温燥,难于中病,且戕阴液。因此,主张温阳护阴,燮理阴阳。通过辨察舌、脉,来决定是否投温阳化气剂。举凡舌体胖,有齿印,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者,皆可投以温阳化气之剂。否则,宜慎之。

在用药方面,温阳慎用附子、肉桂一类温燥之品,而常喜淡大云、菟丝子、桑椹子、补骨脂等一类温而不燥之味。在利尿药的选用方面,主张淡渗,忌用苦寒,常用茯苓皮、泽泻、车前草、茅根等。若滥用苦寒利水,伤阳戕阴,后患无穷。淡渗之品,既不伤阳,又可导阴霾之邪外出,从而使阴平阳秘。

血展宜滋阴凉血,通利导热血尿是肾炎的重要症状之一。部分肾炎患者,浮肿并不明显,主要以持续性肉眼血尿为临床特征。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此类肾炎血尿,当与肾结核、泌尿系结石及肿瘤相鉴别。肾结核属于中医学虚劳病的范畴,以血尿不痛,体虚潮热为特征,治宜解毒养阴;泌尿系结石属于淋证的范畴,以小便涩痛而红,甚则疼痛难忍为特征,治宜排石通淋;泌尿系肿瘤大抵属于癥瘕的范畴,治宜解毒软坚兼以扶正。而单纯血尿无所苦,轻度浮肿,腰酸肢软者,多为肾炎之表现。肾炎血尿忌见血止血,否则,愈止愈瘀,血愈外流,造成恶性循环。当益阴古其本,通利顺其性,忌温燥伤阴,苦寒耗液。益阴一般多用制首乌、桑椹子,盖“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本草纲目》),“桑椹子益肾脏而固精”(《滇南本草》),故屡屡用之,并用女贞子、旱莲草凉而不寒,滋而不腻,于阴虚血热之证用之最为合拍。阴虚生内热,或肾亏相火旺,又当与知母、生地、黄柏、栀仁折其火热之势,通利则用车前草、茅根、泽泻,利而不伤正。临床可用生地榆治疗血尿,地榆性寒味苦,善清下焦血分之热,不独便血用之,治尿血亦有奇功。不过在用法上略有不同,前者以地榆炭为宜,后者以生地榆为妙。

病例2:张某,男,26岁。

患者无痛性血尿年余,曾赴某医学院附属医院、某职工医院作膀胱镜检、肾盂造影,未发现占位性病变及结石阴影,胸透无异常,血沉在正常范围,诊为肾炎。而于1983年5月27日来我院就诊。检査:尿常规:蛋白+,红细胞25〜50/HP;细泡一。血压16/10.1kPa。肾图提示肾功能损害不明显。现症:肉眼血尿,腰痛,以晨间为著。浮肿不明显,阴茎易勃起,每周遗精一次,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肾阴亏损,相火妄动,损伤脉络。治宜滋补肾阴,清泻相火,导热外出。方拟:

制首乌15g、生地15g、茅根15g、栀仁12g、女贞子12g、生地榆15g、知母10g、小蓟15g、旱莲草12g、黄柏12g、泽泻12g、丹皮12g、车前草12g。

服前方10剂,腰痛减轻,尿蛋白少许,红细胞5〜10,白细胞0〜10,守方去栀仁加桑椹子12g,再进12剂,诸恙悉平,舌淡红少苔,脉弦。尿常规:蛋白一,红细胞一,白细胞一。

患者求医多处,翻阅前方,不外小蓟饮子、知柏地黄汤之类,止血不效,补亦少功。小蓟饮子为治湿热血淋之方,于此惜其力不逮。细审诸症,不难看出,本病例实由肾阴亏损,相火妄动,损伤脉络所致。辨证并非难事,关键在于用药。一方面滋补肾阴,清泻相火,另一方面淡渗利尿,导热外出,切忌壅塞。方用制首乌为君,以女贞子、旱莲草甘酸能敛,甘寒凉血,配生地以增强滋阴益肾之力。肾阴亏损日久,必致相火亢盛,故又以知母、黄柏坚阴,丹皮、栀仁泻火,相火清则血宁。小便以通为宜,方用车前草、泽泻性味淡渗利尿,意即在此。佐地榆合小蓟同用,为治标而设。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茅根集清热生津利尿、凉血止血之功,用于此类患者,更为允当。全方补中有泻,泻中有坚,坚中有利,利中有止,止中有行,配伍周到,丝丝入扣,因而能获全功。

(寇华胜、王柏枝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
2
本条ID:15107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