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会心录

名医简介

汪文琦,字蕴谷,清代医家。

消渴一症,责在于下,肾水亏虚,则龙火无所留恋,而游行于中上,在胃则善食易饥,在肺则口渴喜饮,亦有渴而不善食者,亦有善食而不渴者,亦有渴而亦善食者,火空则发是也。若火灼在下,耳轮焦而面黑,身半以下肌肉尽削,小便所出白浊如膏,较之上、中二消为尤甚。亦有上、中二消,而及于下消者,勿泥着也。治法壮水生津,制火保元,而尤惓惓于救脾胃。盖水壮则火熄,土旺则精生,真火归原,在上则肺不渴矣,在中则胃不饥矣,在下则肉不消矣。倘补阴之法不应,正治之法不效,不得不从反佐之法,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而投八味,救脾胃之药,亦不可缺也,但白术宜慎用耳。

张景岳专以救肾为主,而进八味丸,谓枯禾得雨,生气归巅,必须肾中元气熏蒸,津液生而精血旺,三消之症,方可渐愈。不然徒用白虎之方,暂解一时,多服寒凉,反能助火,真火自焚,五脏灼枯,肌肉受敌,络脉不通,荣气不从,逆于肉理,疽发而病不救矣。若其人壮实,脉洪有力,人参白虎亦未尝不可投,但在临症者,神明变化耳!培养元气,俾熏蒸以生津液精血,愈三消之法,莫善于此,与古法用寒凉者,奚啻霄壤之隔。若实火在胃,第患口渴,即进茶汤,亦可解免,以此思消症岂白虎所能治者哉!

(《杂症会心录》)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
2
本条ID:15094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