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四证

名医简介

宋光济(1920〜),浙江中医学院教授。

治疗痛经,首先宜抓住腹痛这个最主要的特征,根据痛的性质、程度、部位、时间,参合经量、经色、经质及全身脉症进行辨证。本人临证时多按寒凝血瘀、肝郁气滞、脾弱血虚、肝肾亏损4个主要证型进行辨治。

1.寒凝血瘀:本型疼痛特点为经前1〜2天或经行时小腹冷痛,痛势较剧,得热则减,经色暗红有块或如黑豆汁样,量少或行而不畅,伴肢冷、脉沉弦或迟、舌苔白等寒象。治以川乌温经汤(经验方:制川乌、炒当归、焦白芍、川芎、肉桂、吴萸、姜半夏、炒党参、独活、威灵仙)出入,温散为主。血块多加炙没药、丹参、泽兰、益母草、失笑散等;腹胀痛加制香附、小茴、艾叶;夹湿加苍术、茯苓;肾阳虚或妇科检查子宫发育不良者,加鹿角片、紫石英、仙灵脾、巴戟肉等。现代医学的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多属此型,往往表现以血瘀为主,治疗上宜加重活血祛瘀药物。

2.肝郁气滞:本型特点为经前或经期少腹、胸胁、乳房胀痛,胀甚于痛,时剧时瘥,经行愆期等。方用逍遥散加减。若胀甚加青皮、橘叶、枳壳、八月札等;经行量多者,去苓、术,加焦栀、炒丹皮、炒条芩、侧柏炭、炒槐米、大小蓟炭、十灰丸等;伤阴加生地、麦冬等;兼肾虚加五子衍宗丸。现代医学中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引起的痛经,多因肝热夹湿、湿热壅阻胞络所致,可予清经导滞汤(经验方:炒当归、焦白芍、柴胡、广郁金、鸡苏散、八月札、川楝子、延胡索、红藤)加减治疗。合并子宫肌瘤者,加土贝母、生牡蛎、玄参、海藻、昆布、小金丹等软坚散结之品。

3.脾弱血虚:痛势绵绵,空痛喜按,经行色淡质稀,痛在经期或经后为本型的特点。欲行之,先充之,治以八珍益母丸加减。心脾两虚者归脾汤出入;气血虚寒者加肉桂、吴萸、干姜、附片、艾叶等。

4.肝肾亏损:本型多见经后少腹隐隐作痛,量少色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方用傅氏调肝汤出入。偏虚寒者用景岳右归丸加减,偏阴虚者以一贯煎加二至丸、山药、萸肉、白芍等出入。若为子宫内膜结核者,可加黄柏、夏枯草、黄芩、鱼腥草、黄连、百部、羊乳等抗痨之品。

服药时间一般在经前3天左右开始,连用2〜3个月经周期,可望获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妇科卷》
2
本条ID:15054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