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化瘀痛经大法

名医简介

孙宁铨(1923〜),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

痛经病多见于年轻妇女,以实证为多,其中寒证常见于青春发育期之少女。先师郑乐山老中医专攻女科,善治此病,余在临床证之确有良效。“寒凝气血,气滞血瘀”为室女痛经之主要病机。病因常以“受寒,饮冷,入水,淋雨”而致。常见症有经来小腹阵发性绞痛且冷而重,面㿠,头面汗出,肢冷不温,周身乏力,腰脊酸楚,甚则恶心呕吐,床上翻滚呻吟,经色黯红或紫,量先涩少而后增多,多时色渐转红,多伴大小血块,量多,块下则疼痛见轻或解。治则以“温通化瘀,行气活血”为主。常用药物有:

上肉桂6g、或安桂粉1.5g、红花10g、丹参10g、当归10g、葛根12g、延胡索10g、制香附10g、乌药6g、木香6g、枳壳10g、桂枝10g、小茴香3g、吴萸3g、山楂10g、五灵脂(包)10g、川牛膝10g、陈皮6g、泽泻10g。

以上诸药常按气血失调之程度及瘀痛之轻重而选用其中9〜11味组成处方,疗效可靠。近年来我们定方观察190余例,观察1〜3个周期,有效率达87%。病程愈长疗效愈低,病程愈短疗效愈高。疗程长效果好,疗程短则效果差。因此认为有此病者必须早治,以连治3个周期为最佳疗程。

近二十年来发现此法尚能治疗现代医学中之“膜样痛经”。我们认为血块也好,子宫内膜也好,从病机上看俱属“瘀块”,故应用本法有效,内膜片可由大化小或碎,从而疼痛缓解。为了加强化瘀之力,可增选桃仁10g,三棱10g,莪术10g,更觉满意。此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减轻症状、缓解腹痛及腹胀之效,通过检査证实并可缩小及软化结节,使之逐步吸收。但停治易复发,不易根治。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妇科卷》
2
本条ID:1505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