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徐梓柏(1886〜1982),著名儿科学家小儿咳喘,痰浊为要。咳喘之疾,病位在肺,大凡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肺胃积热,木火刑金,皆令肺气壅遏,痰浊内生,肺气上逆而为咳喘,常谓“无痰不咳,无咳不痰”。对于小儿来说,更是具有易生痰,多热痰,痰多变的特点。
咳喘之痰,有风痰、寒痰、燥痰、湿痰、热痰、食痰、虚痰之别,如未得消散,则变化多端。但小儿之痰,多为热痰,热痰为患,最为酷烈。例如:痰热不解,阻塞气机,闭郁肺气,可由一般咳嗽而转变为热咳痰喘,甚而闭郁不解,化火生风,以致动风抽搐,神昏肢厥;若痰热滞留,伤及肺络,则又可出现咳吐血痰,或发为肺痈、肺痿等症;若痰饮留伏,隐于肺窍,亦可酿成哮喘顽疾。
对于小儿易生痰、多热痰、痰多变的特点,临床上必须高度重视。
治疫之品,竺黄为先小儿体质怯弱,不耐攻伐,用药以轻灵为上。治痰之药,为数众多,但治小儿之痰,每以天竺黄为首选。
天竺黄为病竹之产物,功类竹沥,入心肝二经,有清热化痰,凉心定惊之功,一般都用于痰热惊搐之证。实则此品善于清化热痰,能除风热,且其味甘寒,无寒滑之害,为小儿化痰药之上品,可广泛用于小儿咳喘诸疾,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之婴幼儿。一用可有三得:其一,化痰而兼除风热;其二,有清心定惊之功,用于痰热之证,可发于机先,防其惊搐之变;其三,性味甘寒,不伤脾胃。临证用法。
1.风热咳嗽,可于银翘散中加入天竺黄,方如:
发热加青蒿、淡竹叶;喉核赤肿加射干、板蓝根;食滞加焦楂、枳壳。
2.伤风咳嗽,不偏寒热者,可用下方加减:
如有化热趋势者,加黄芩、桑皮;如咳嗽剧烈,痰涎较少,加马兜铃、百部;如喘甚痰鸣,加苏子、莱菔子、枳实、橘红。
3.肺痰喘嗽,咳嗽喘促,气急鼻煽者,可以麻杏石甘汤加天竺黄为基础方:
如烦躁气粗,苔黄舌赤热甚者,加黄芩、山栀仁、银花、连翘;如发热而无汗或少汗,加荆芥、牛蒡、薄荷;如咳嗽剧烈,痰涎壅盛,加葶苈子、荆竹沥、胆南星;如伴有时时惊搐,加钩藤、全蝎、僵蚕、郁金。
.善后调理,养脾益气小儿咳喘之疾,善后调理十分重要,倘若体虚未复或痰浊未尽,则有成为慢性咳嗽或哮喘痼疾之虑,故必须谨慎善后。调理之时,以养脾益气为大法,脾健肺固,则食饮得化,痰浊得消。用药宜以甘淡之品养脾,清润之品补肺。药用沙参、麦冬、百合、山药、扁豆、五味、莲米、苡仁之类以补养脾肺;痰浊未尽者,酌加化痰之品。
护理上,应让病儿多静卧休息,慎风寒,避免再受风邪,饮食宜进清淡而富营养之品,忌食辛燥及生冷油腻恋邪之物。
(刘小凡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