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祝谌予(1914〜),北京协和医院教授,著名医学家肺泡蛋白沉着症张某,男,44岁,采购员。病历号C139556。
患者于1977年3月突发高热伴咳嗽、咯痰,经胸透诊为“肺部感染”,用青、链霉素及庆大霉素等药治疗2个月,发热消退,但咳嗽、咯痰未见明显好转。咯痰呈白色泡沫状,每日十余口,胸胁经常疼痛,疲乏无力,胸闷气短,平地走路较急或上3层楼时即感气不接续,连连作喘,食纳减少,体重减轻约15kg。1978年3月因咳嗽、咯痰、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收住我院内科。既往无慢性咳嗽史。
入院时体检:体温正常,脉搏84次/分,血压13.3/10.7kPa,呼吸17次/分。发育营养正常,神清合作,面部及手背皮肤较黑,掌纹较深,齿龈、舌上现色素沉着斑,口唇及指甲轻度发绀,杵状指。两肺可闻及散在干》罗音,右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左肺底偶闻及湿啰音。呼吸音普遍较低。心律齐,无杂音,心界正常。胸片示两肺中下野均有广泛片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以下野为多见,部分有融合,其间有腺泡状结节影,无明显肺间质纤维化及肺动脉高压的表现。痰病理检查:有大量粉染蛋白样物(PAS染色强阳性)。
根据以上病情,拟诊为“肺泡蛋白沉着症”。4月10日行开胸术做肺活检,病理报告证实为本病。5月6日开始采用肝素、糜蛋白酶溶于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并予活血化瘀中药6剂,病情未见明显改善,于6月16日邀请中医会诊。
现症:咳嗽,痰白粘不易咯出,两胁隐痛,胸中满闷,气短不足以息,上楼或活动稍多则气促,乏力纳差,颜面晦黯不华,唇甲青紫,二便正常,脉沉细弦滑,舌体胖有齿痕,舌下静脉怒张。
辨证立法:胸中大气下陷兼瘀血阻络,痰浊不化。治拟升举大气、活血通络、肃肺化痰,方宗升陷汤加味。
每日1剂,水煎服。
服中药期间仍继续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服上方6剂,证情明显好转,饮食增加,气短减轻,因痰量同前,乃于上方加杏仁12g。续服30剂后,饮食由每日450g、增至750g,行路及上楼亦不觉气短。并从7月14日开始慢跑锻炼,以后逐步增加运动量,7月26q以后,每天清晨可慢跑3000米。肺功能检査:第一秒时间肺活量由治疗前89.5%恢复到100%;氧分压由9.23kPa升至10.67kPa;肺内分流由12.4%降至7.32%;生理死腔由44.2%降至26.77%。胸片复查:肺内阴影无显著改变。由于病情平稳,于1978年7月27日带方出院返回当地。药用:
大气下陷一症,近代名医张锡纯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述颇详。张氏认为所谓“大气”即《内经》之宗气,“名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祝氏认为,本案以典型之大气下陷为其主要见证,然而胸中大气一虚,津液失于敷布,血行瘀滞不畅,故又兼痰浊与瘀血兼证。治疗时如果只看到痰浊与瘀血之标,不顾大气下陷之本,病人痛苦实难解除。故拟用张氏升陷汤为主升举下陷之大气,复加当归、川芎、丹参化瘀通络;旋覆花、葶苈子降气肃肺;海浮石、生薏仁化痰健脾,力补原方之不逮。辨证明确,立法遣药精当,故收效迅速。
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alveoar Proteinosis)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病因未明。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一般见于青年人。其病理特点是肺泡及细支气管内充满PAS染色阳性的颗粒状类蛋白物质。发病大多数是隐袭性的,有进行性气短、咳嗽,不等量白色或黄色痰,低热,胸痛和体重减轻。X线检查可见肺门处弥漫性阴影,类似肺水肿。
痰中检出有PAS反应阳性的蛋白性物质和又折射晶体,可能有助于诊断,确诊有赖于肺活组织检查。
祝氏强调对某些疑难病症必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本案在使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基础上,仅服中药30余剂,患者的肺功能、症状等均有明显改善和好转,获得较满意疗效,但肺内病变并未消失,尚需深入研究。
重症肌无力案
贾某,女,12岁,学生。病历号C111355。
患者于1969年6月因右眼突然难以睁开,经某医院诊为重症肌无力(眼型),用新斯的明治愈。1975年10月不慎外感,双眼睑先后发皱、下垂,以午后为重,并伴有复视。1975年6月中旬再度受风,眼球活动受限,咀嚼无力,吞咽困难,甚或饮水发噎。虽服新斯的明等西药,效果不著,诸症渐次加重。1975年7月22日因发热伴呼吸困难,我院神经科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全身型)并发肌无力危象及肺部感染收住病房。经吸痰、给氧、抗感染等积极抢救,肌无力危象及肺部感染得以控制后,邀请中医会诊。
现症:精神萎靡,面容憔悴,两眼睑下垂无力抬起,眼隙如缝,复视,气短憋气,语声低微,咀嚼无力,颈项酸软,全身近似软瘫,不能下地行走,两手小鱼际肌肉轻度萎缩。舌淡,脉沉细。
辨证立法:脾肾虚损,气血双亏,复感风邪而致痿弱。治拟补脾肾、益气血培其本,疏风活络顾其标,方宗补中益气汤加减。
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嘱患者每日用生黄芪30g煎汤冲洗眼胞。服药1个月后再诊:患者仍感无力,多汗,四肢远端厥冷,舌淡,苔白腻,脉濡软。此乃表阳不固、营卫失调之象。暂拟温脾肾、固表阳、和营卫法治之。药用:
每日1剂,洗药同前。
以上方为主加减治疗1个月,汗出逐渐减少,手足转温,余症同前,仍守培补脾肾原意。药用:
住院期间患者病情日趋好转,身渐有力,可以随意下地活动,饮食正常,生活亦能自理。惟眼睑下垂、复视改善不太明显,遂于1975年12月下旬出院,后到中医科随诊治疗。药用:
每日1剂,水煎服,洗药同前。
上方为基础加减治疗3个月后,患者眼睑下垂、复视均有明显改善,自己能上百货大楼等处玩要。原方加服疏风定痛丸,早晚各服1丸,以散风通络,攻补兼施。1976年7月,复视消失,眼睑上抬亦觉有力,基本恢复正常,西药新斯的明出院时每日12片减至6片。乃停服疏风定痛丸,原汤药方改配丸药巩固疗效。药用:
诸药研末,制成蜜丸,每丸重约9g,早晚各服1丸。
1978年3月随诊:患者病情稳定,略感面肌发紧,笑不自然。原方加地龙肉、乌梢蛇、钩藤、白蒺藜等祛风通络之品,制成蜜丸续服。新斯的明减至每日3片。1978年12月,西药全部停用,诸症皆瘥,患者体壮身健,肌肤丰满,复学后功课优秀,体力活动一如常人。
中医无重症肌无力的病名,从其证候特点来看,颇似痿证或瘫痪,然并非真正的痿证或瘫痪。痿证在《内经》中认为由“肺热叶焦”所致,“独取阳明”是其治疗大法。瘫痪前人亦多从风痰所中或气虚血瘀立论。祝氏认为,重症肌无力之病机多属脾肾虚损,气血不足。考《灵枢·本神篇》云:“脾气虚则四肢不用”。《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诸病源候论·睢目候》亦云:“目是脏腑气血之精华,若血气虚,其皮缓纵,垂复于目,则不能开,此呼睢目。”重症肌无力病在肌肉,症在无力。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赖其供养,四肢肌肉均为其主持;肾为先天之本,作强之官,藏精主骨。若脾肾不足,先后天俱虚,精气无以充养肌肉筋骨,则四肢痿软似瘫;不能上注瞳神则复视、斜视。故培补脾肾、益气养血、强筋壮骨实为本病治本之法。
本案虽属脾肾亏损,然两次因风邪诱发,病程绵长,症状复杂。祝氏根据其虚实夹杂病情,治疗亦大体分三个步骤:初期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扶正固本,恢复体力,重在治脾;中期加服疏风定痛丸散风通络,攻补兼施;后期仍治以培补脾肾,强筋壮骨,重在治肾,然后改制丸药意在缓图。祝氏认为黄芪为治疗本病之要药。据《本草备要》记载,黄芪可“温分肉,实腠理”。《本草正义》亦云其“具春令升发之性,能直达人之肤表肌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强壮身体、加强全身肌力和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案外用黄芪煎汤冲洗眼胞,直达病所,内服黄芪补气升阳,充养肌肉,其效果更是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