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脾胃学研究成绩卓著的中医学家刘炳凡(简介)

刘炳凡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从1926年拜长沙名医柳缙庭为师学习中医始,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逾70年。

本文全面介绍了刘氏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尤其着重论述了他在长期研究脾胃学中对其从理论到临床应用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不仅提出了他把握脾胃学应用的四条基本要求,概括了脾胃学应用的四条机理,还论述了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全面关系,言简意赅,让人读之即得其要领。刘氏在临证中灵活应用脾胃学理论指导临床,圆机活法,本文总结28种具体的治法,并多结合实际病例加以分析评述,使人时时拍案叫绝,深受启迪。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刘氏治疗肿瘤、内科疑难急症、老年病等方面的经验和理论认识,均与实际病例紧密结合,介绍的几个典型医案也是如此。

可以说,理论和临床的紧密结合是本文最大的特点,相信读者定会从中得到许多的教益。

昔日之成不足以自矜,今日之获不足自限。

——顾炎武治学格言

刘炳凡,1910年生于湖南省汨罗市,曾为中共湖南省第五届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第四、五届人大代表,湖南省科委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科研系列高评委员会委员。

现任全国中医学会第一、二届理事,湖南分会一、二、三届副理事长,湖南省中西药品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学术顾问、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导师。

刘氏幼习文史,1926年拜长沙名老中医柳缙庭为师,专攻内、妇、儿科。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从事晚期血吸虫病的研究,深入疫区,创“晚期血吸虫病腹水辨证论治”的经验。70年代从事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总结出中医药对肿瘤辨证论治的规律,创用蛞蝓、鼠妇治疗上腭混合瘤及喉癌的经验。80年代初任本院硕士研究生班主任,伤寒、内经专业导师,并主持“抗衰延寿”课题的研究。根据马王堆出土文物竹简《养生方》“还精补脑”之秘旨,结合本院名老中医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研究出抗衰老新药“古汉养生精”。

在医疗实践中,刘氏坚持理论与临床结合,提出“中医治病,首先治人”。通过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以提高免疫力,发挥自然疗能作用。临床上注重后天之本——脾胃,先天之本——肾,在处理先后关系上尤重调护脾胃,认为“只有资助后天,才能培养先天”。临证处方“时时考虑脾胃是否胜药,胃气一败,百病难治”。对疑难杂证的治疗,注意在健脾助化、益气养阴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总结出“归经汤”、“蛭桂散”、“三藤汤”、“三参首乌汤”、“艾附汤”等临床效方。

在教学方面,承担本院硕士生的带教工作,培养的硕士生11名、继承人2名均成为单位骨干。此外,1985年受聘为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湖南分校校长,业余为中医培养人才,使两届四年制1234名学员获得毕业证书,补充了基层医疗网络。在教学中提出“教学、临床、科研是有机联系的。脱离临床的教学必然是教条式,苍白无力的,脱离科研的教学必然是辑录式,支离破碎的,教学必须紧扣原文,熔铸实践,联系科研。使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训练中寻找规律。”主张“教学相长”,启发学生自学能力。

主要著作有:《脾胃论注释》(执笔卷下,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版)、《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执笔刘河间、朱丹溪,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版),主编《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一、二、三辑(湖南科技出版社1980、1981、1991年版),主编高等中医函授教材《中医儿科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编著《脾胃学真诠》(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饮誉国内,传入日本。主要论文有:“行气活血治则基本理论研究”(全国首届中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选编》1979年)、“论治疗肿瘤宜察个体差异、因人以施治的经验”(《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肿瘤专辑》199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等,共发表论文50多篇。

自参加工作以来,历年被评为先进,受到多种嘉奖。主要有:

1953年获湖南省人民政府奖状,1956年获湖南省先进卫生工作者奖章,1959年获卫生部乙等获,1978年所著《脾胃论注释》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参加省组织的劳模观礼团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中央领导接见。1986年获卫生部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1987年获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9年获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被载入《中国人物年鉴》,1991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对脾胃学研究成绩卓著的中医学家刘炳凡》。刘光宪 整理
2
本条ID:14180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