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新,辽宁营口人,我国著名的中医药理论和临床专家,现任辽宁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氏幼承庭训,出身科班。博学多才,文史哲医,悉心钻研;学贯中西,锐意创新。理论功底坚实,学术造诣精深。专著《实用中医基础学》集中医学基础理论之大成,反映了中医学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注重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实验和文献相结合,多学科、多层次地进行纵横综合研究,努力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跟踪学术发展前沿,在“中医气机升降学说”、“脾虚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影响及其应用研究”等方面,独树一帜,颇有创见。教学、科研硕果卓著,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7项。
李氏娴于医术,医德高尚,精通中医内科,通晓西医,实践经验丰富。临证以补益脾胃、调畅气机为特色,尤以治疗肝、胆、脾、胃疾病见长。辨证丝丝入扣,理法方药,机活法圆,论治应手取效。
李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培养博士13名,硕士25名,其中有日本、台湾等地的弟子,而得其指导及授课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曾多次应邀赴日本、意大利、澳门等地讲学,促进了中医药对外教学和交流,桃李满天下,声誉海内外。
李氏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及沈阳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并被载入《中国当代自然科学学者大辞典》、《世界名人大辞典》、《世界著名学术领导人辞典》之中。
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卫灵公十五》)
李德新,字震之,男,1935年生,辽宁省营口县人。其父为营口著名中医,长于内科,尤精妇科。因此幼承庭训,耳濡目染,家传师授,奠定了坚实的中医学基础。1958年就读于辽宁中医学院中医系医疗专业,196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辽宁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及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新加坡中医走向世界国际学术研究会副主席、美国世界传统医学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药科技进步顾问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沈阳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沈阳对外交流促进会理事等职。
李氏博极医源,精勤创新,以中医理论和中医内科为专攻,文史哲医,中西古今,广览群书,熟读精思,既悉心研究《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又善于撷取历代医家名流之特长,刻意探索求新,学贯中西,融会新知,师古而不泥古,治学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著称。注重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方药和文献相结合进行纵向和横向综合研究,以专题文献研究为前提,努力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多学科、多层次地从事中医学理论研究。在“中医气机升降学说”、“中医气血理论”、“脾虚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影响研究”等方面,独树一帜,颇有创见,发表了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学术论文60余篇。
李氏专著《实用中医基础学》,反映了中医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被誉为国内外集中医学理论之大成的权威性著作,1994年由台湾志远书局再版,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专著《伤寒论方药析义》、《中医生理学》、《中医辨证学》、《中医科研方法学》等,并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副主编、《医部全录续编》主编、《伤寒论古今研究》副主编等,共出版著作15部。
在传统中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从生物膜、微循环、酶学、免疫学和神经内分泌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例如,脾虚证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为脾虚证的病理机制和补益脾胃法治疗多系统疾病提供了膜分子生物学依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脾虚证证治规律研究、脾虚与生物膜关系研究、补益脾胃法防治老年痴呆症及肿瘤放化疗增效减毒作用研究等省级重点科研课题8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3项。并且,在探索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的病理变化特点及其内在规律实质与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李氏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而且娴于医术,经验丰富,无论同道及病家,均交口称誉,颇受尊敬。精通中医内科,通晓西医,尤以治疗肝胆脾胃疾病见长。认为肝病为万病之贼,治肝宜于疏肝理气之中,勿忘和血护阴。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凡消化、吸收、输布、排泄障碍均可责之于脾胃,尽管其病变多种多样,但基本上是脾胃升降功能异常。调理脾胃取法于李东垣之温补,叶天士之濡润,融温补升降于一炉,每多效验。
30余年勤耕耘,如今桃李满天下。李氏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授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与老年病学》、《中医科研方法学》等10余门,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25名。日本、台湾等地有学生慕名远道而来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其他如美国、新加坡等地也有他的弟子;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骨干中有他的“门人”。这些研究生参加由他主持和指导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新药博士基金课题以及辽宁省科委、教委的重点科研项目,增长了才干,培养了创新开拓能力。其中,有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的得主;有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的获奖者;有进而攻读博士后者;也有的被充实进领导岗位。
李氏是全国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亲自主持了四届全国性学术会议。团结全国同行,集中大家智慧,从各个专题深入研究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并吸引了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到会,推动了中医药走向世界。
李氏曾应邀赴日本、意大利、澳门等地讲学,受到国外学者的赞誉。并应邀担任《世界传统医学大系》的副总主编兼《世界传统医学基础理论》主编,主持了中日合作项目。为加强中医药的交流和进步,他主持了大型《中、英、日中医学术语辞典》的编撰工作。因此,被载入《中国当代自然科学学者大辞典》、美国世界名人传记协会《世界著名学术领导人辞典》、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大辞典》等多种世界名人书籍中,声誉中外,名扬四海。
李氏在中医药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业绩,1991年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批准为辽宁省首批优秀专家;先后3次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2次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