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从实践中发展中医理论的中西医结合专家陆鸿滨(简介)

陆鸿滨,女,1932年生,贵阳中医学院内科教授,国内知名的内科肾脏病学家。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肾脏病的研究30余年,著述丰硕,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及专题文章,并参加《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肾脏病学》、《肾炎》等专著的编写,任《中华肾脏病杂志》编委。陆氏酷爱中医,善于用历史发展的观点,从实践中研究和发挥中医理论,治愈了不少现代医学尚未能认识清楚的疑难病例,解决了一些临床棘手问题,并提出营卫学说和伤寒六经气化学说应属中医学科中尖端课题的新观点。本文着重介绍陆氏对肾精肾气与肾阴肾阳,君火与相火,冬至一阳升与夏至一阴长,阴阳气血营卫及伤寒六经气化等中医理论的独特见解,以及运用这些理论治愈的疑难病例,同时也介绍陆氏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肾脏病方面的丰富经验。

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而然后受,非受也。古今至明之士,藉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

——《苦瓜和尚画语录·尊受章》

陆鸿滨教授,女,1932年出生于广西南宁。1955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学本科。1956~1959年在成都中医学院参加卫生部举办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中医,系统地学习了四部中医经典及临床各科。由于掌握了中西医系统知识,又注意不断地知识更新,学术水平较高。

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贵州省分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贵州省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陆氏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教学、医疗、科研工作30余年,长期默默奉献。在教学上,身教重于言教,以刻苦钻研、谦虚谨慎、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感染后学。对深奥难懂的中医理论,能深入浅出、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地讲解,是备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在医疗上,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经验丰富,以解决病人疾苦为乐,是远近闻名的好医师。在科研方面,以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在肾脏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陆氏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有独到的见解。陆氏认为,经历了2000多年发展的中医学科,已开辟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就是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再反复实践、反复总结而不断发展提高。现代中医学科的发展,除了搞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之外,这条固有的发展道路仍应该大力提倡。因为这条道路特别适合于中医学术体系的发展。中医诊治疾病强调整体观念、天人合一,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符合唯物辩证法及现代科学精神的。

现代科研方法,统一标准、分组对比、统计学处理等,适用于某些病证的研究,但还有相当多的病证仍需要靠个案的积累,从中寻找规律,两种方法均不可偏废。陆氏对肾炎证治规律的研究采用前者,而对伤寒六经气化学说的研究就采用后者。伤寒病人,六经气化障碍的环节不同,产生的症状各异,治疗方法也随之而不同。陆氏通过个案的积累,发现伤寒六经气化学说中的三阳开阖枢,与体温调节机制中的散热、产热和调节三个环节密切相关。对中西医结合,陆氏主张在全面继承、整理发扬祖国医学的基础上,着眼于两个体系的结合,不急于过早地作断章取义、对号入座的结合。陆氏对中医理论钻研较深,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如认为“阴平阳秘”就是要在机体内保持一个既不寒也不热、既不燥也不湿的寒热适中、燥湿得宜的稳态环境。陆氏的这些见解,对于中西医在较高层次和较系统的结合上无疑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善于从实践中发展中医理论的中西医结合专家陆鸿滨》。宋子英 孔庆歆 整理
2
本条ID:14014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