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程超过一个月以上,大便次数和性状不稳定者,称迁延性腹泻。
本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病程迁延,超过一个月至数月,反复发作,时泻时止。轻者一日3~4次左右,糊状黄色或黄绿色便,或夹有白色奶片(皂块)和食物残渣,食欲不振。重者多因病程久长,或固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久治不愈,或因体弱,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或激素者,可并发真菌性肠炎,大便稀黄,泡沫较多带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常伴鹅口疮。患儿营养状况日益恶化,食欲不振,对食物耐受力极差,精神萎靡,消瘦贫血和多种维生素缺乏。易发生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的继发感染。
本病大多为人工喂养儿.由于喂养不当,营养较差,患腹泻后易迁延不愈;或长期滥用各种抗菌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真菌感染所致。病程久者,消化功能更为低下,免疫功能更差。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常伴有营养不良,病情较为复杂,切忌滥用抗菌素,调整饮食不宜过快,可口服胃蛋白酶等助消化药,加强支持疗法,补充各种维生素。严重患儿伴水和电解质紊乱者,用液体疗法。
本病在中医临床上,多属“泄泻”中虚证范畴,先天不足,后天调护失宜,病后体弱,以致脾胃虚弱,不能升清降浊谷反成滞,水反为湿,合污下降,而成泄泻。迁延不已,时发时止。每于食后作泻,面色萎黄,神疲乏力。久泻不止,脾虚及肾,命门火衰,不能温运水谷,则完谷不化,泄泻无度,形寒肢冷。(王骏彧)
1.伏龙胡椒汤
来源:
福建省周宁县中医研究所汤万团
功能:
温中健脾,去寒止泻。
主治:
小儿迁延性腹泻。
组成:
伏龙肝30克、白胡椒3粒(酒洗)、全蝎2克、炮姜5克、炙甘草6克。将伏龙肝捣碎先煎,煎2次液加以沉淀,取上面澄清汤液,再纳诸药煎服。服时应少量多次,以免呕吐无效。
加减:
伴有呕吐加丁香3克。
疗效:
治疗4个月~8岁小儿38例,1剂而愈13例,2剂而愈15例,3剂而愈8例,另外2例和赤石脂禹余粮汤交替服而愈。
按语:
小儿久泻势必伤及脾肾阳气而致脾胃虚寒,产生迁延性腹泻。本方以伏龙肝温脾止泻;白胡椒温中下气;全蝎祛风通络;炮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炙甘草健脾和胃。诸药相配,具有温脾肾,逐脏寒,止泄泻,除虚热之功。对于泄泻时间长,日久治疗不愈,有脱水的患儿,在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后,运用本方诸药,确能很快达到培元救本,引火归源之功,临床疗效较好。
2.温脾止泻方
来源:
湖南省攸县中医医院龙福元
功能:
温阳健脾,除温止泻。
主治:
小儿慢性泄泻,食入即泻,日行数十次,完谷不化或蛋花样,面色㿠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
组成:
肉豆蔻6克、丁香5克、炮姜6克、伏龙肝9克(布包)、苍术6克、参须3克(另煎)、扁豆10克,每日1剂,水煎分多次服。
疗效:
治疗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为2~7岁。痊愈者17例,好转者2例,无效1例。
按语:
饮食不节,护理不当,最易导致脾胃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泄泻。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转为久泻而损伤脾胃之阳,使脾胃功能日趋虚弱,温煦无权,使疾病迁延不愈。本方根据小儿脾阳易伤易实易虚的病理特点,采用温脾止泻方法治疗。方中用肉豆蔻、丁香、炮姜、伏龙肝温阳健脾,散寒止泻;苍术、参须益气健脾,燥湿止泻;扁豆健脾除湿。诸药合用以达到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而治本的目的。
3.温阳扶脾汤
来源:
河南省社旗县公费医疗门诊部苏学贤
功能:
益气健脾,温中散寒,消食止泻。
主治:
小儿泄泻不止。
组成:
党参3克、白术3克、干姜3克、山药3克、茯苓4.5克、甘草1.5克、灶心土60克、萝卜老根1个(或用莱菔子6克)、母乳炒焦米30克、红糖30克,水煎2次,代茶频服。
加减:
兼表证加藿香1克、防风2克、蝉蜕3克、鲜荷叶半片;兼寒加肉桂、附片各1克;兼热减党参、干姜,加黄连1克、黄芩1克、鲜荷叶半片;食滞加神曲、麦芽、山楂各3克、鸡内金1克;腹痛加陈皮1克、木香1克、厚朴1克。
疗效:
治疗300例,痊愈242例,好转33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91.7%。
按语:
小儿泄泻日久,必伤脾胃阳气,脾阳不足,温化无权,寒湿困脾,故小儿久泻多见脾阳不足和寒湿困脾之虚中夹实之候。本方以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益气健脾,燥湿止泻;干姜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灶心土温脾止泻;莱菔子消食导滞;母乳、焦米、红糖、甘草甘以缓急,温中和胃。全方共奏温阳扶脾,消食导滞之功。全方攻补兼施,既温运脾阳又散寒化湿以止泄泻。治疗脾胃虚寒、寒湿困脾之小儿久泻,切中病机,临床疗效满意。
4.健脾消食散
来源:
李世文
功能: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
婴儿久泻不愈,大便酸臭夹有不消化之物,每于食后作泻,纳呆,腹胀,苔白腻等症。
组成:
土炒山药30克、焦神曲12克、微炒鸡内金6克(微炒加强消食作用),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日用量为:6个月以内1.5克,6个月~1岁3克,按年龄每岁3克渐增。加糖适量,用热水调成糊状,分3次口服。5日为1疗程。
疗效:
治疗220例病程在2周以上的久泻患儿,痊愈167例,有效3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2.3%。
按语:
小儿久泄多因长期饮食不节,久之伤及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食滞中州,清浊不分而致,脾胃虚弱和食滞中州并见,本病实为虚实夹杂之症。本方中淮山药补脾益胃,化湿止泻;神曲消食和胃;鸡内金消食导滞,可调节消化功能。诸药和之,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之功,故对因伤食而致久泻有一定疗效。
5.五当汤
来源:
陕西省商洛地区卫生学校李兴民
功能:
活血化瘀,通络止泻。
主治:
用抗菌素和其它中药治疗无效的小儿慢性泄泻。
组成:
五灵脂1.5克、当归2克、川芎1.5克、桃仁2克、丹皮2克、赤芍2克、乌药1.5克、延胡1.5克、甘草2克、香附2克、红花1.5克,枳壳1.5克,此为1岁小儿量,其它年龄适当增减。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分8~10次服完。
加减:
脾胃虚弱加白术、茯苓、黄芪;脾肾两虚加附子、肉桂、黄芪;大便次数呈水样可加诃子、苡仁。
疗效:
治疗120例病程2~3月的患儿,痊愈46例,有效5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2.5%。
按语:
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久泻,临床较为少见。王清任曾曰:“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瘀血之证。”从现代药理看,本方诸活血化瘀药都有改善肠壁血流量的作用,并有减少血管通透性,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解除肠平滑肌痉挛和镇痛的作用,故本方对于慢性泄泻所引起的肠管病变有改善和修复作用,而久泻时,肠胃功能紊乱,肠壁处于慢性充血和水肿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本方切中其病理变化,故收效颇佳。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