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变稀,甚至带粘冻、脓血,持续两个月以上。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色浅,次数可多可少,结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常于便后缓解或减轻,排便次教多且急,粪数少,常含有血及粘液,直肠病变引起者常伴有里急后重。
胃肠道的功能可概括为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其中任何一种功能发生障碍都可引起腹泻,但这几种功能是互有联系的,因此腹泻的原因虽然可以是一种功能障碍为主,但很少是单一的功能障碍,往往相互影响。
慢性腹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直肠指诊、粪便检查,如有困难,再进一步作乙状结肠镜、X线检查,仍不能解决时,再考虑作纤维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必要时作各种功能试验,如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右旋木糖试验、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试验)和胰腺功能试验。
慢性腹泻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腹泻严重、体质虚弱的非感染性腹泻,常用止泻剂对症治疗,以减少腹泻次数。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混浊内生,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为泄泻。若平时脾胃素弱,复因情志失调,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常,也可形成泄泻,若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也可导致泄泻。但肝肾所致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故张景岳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蔡淦)
1.复方石脂方
来源:
解放军总医院陈树森等。
功能:
温中理气,活血行滞,止泻止血。
主治:
慢性腹泻。
组成:
天仙子120克、赤石脂1000克、枯矾1000克,研成细未,制成片剂,每片0.34克。每次3~5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
疗效:
治疗35例,治愈15例,占42.9%;有效18例,占51.4%。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一般用药1周即可见效。(蔡淦 马俊坚)
2.参附苦参汤
来源:
江苏省邳县中医院沈士萌。
功能:
益气温阳,涩肠止泻,利湿行气。
主治:
慢性泄泻。
组成:
党参、熟附片、苦参、乌梅、焦白术、干姜、白芍、木香、焦山楂、煅牡蛎、茯苓、车前子,水煎服。
加减:
偏于肾阳虚加肉桂,偏于脾阳虚加桂枝;偏于气滞加青皮;偏于气虚加黄芪、升麻;大便正常后以理中丸或参苓白术散巩固疗效。
疗效:
治疗60例,临床治愈28例,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10例。治愈的28例中,服药时间最短13天,最长38天。(蔡淦 马俊坚)
3.丁果散
来源:
江苏省武进县横林中心卫生院俞宝典等。
功能:
燥湿健脾,温中散寒,止痛止泻,养阴醒脾.
主治:
急、慢性泄泻。
组成:
丁香25个(约2克)、草果1枚(约4克)、白面粉250克、红糖(或白糖)200克。将丁香、草果分别炒焦黑并研细末;再炒白面粉至焦黄,以味香不苦为宜(但应偏深黄色);把红糖或白糖加入,乘热在锅内将药末、焦面粉、糖三者搅拌均匀,糖遇热微溶后与焦面粉相粘,形成颗粒状,装瓶后备用。成人每次2~3匙,儿童1~2匙。每日3~4次,调水糊服或干吃。
疗效:
治疗180例,其中属外感风寒湿型18例,均治愈;宿食积滞型35例,治愈32例,有效3例;湿热下痢型34例,治愈25例,有效6例,无效3例;脾胃虚寒型46例,痊愈40例,有效6例;脾肾阳虚型32例,痊愈20例,有效8例,无效4例;肝气乘脾型15例,痊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按语:
俞氏等认为,本方疗效以轻型实证为较好,而早期脾胃虚寒型的疗效又比早期脾肾阳虚型及肝脏侮脾的虚实夹杂型为好。单纯泄泻及兼证愈少愈轻者其疗效也愈高。(蔡淦 马俊坚)
4.胃关煎
来源:
山东省文登县中心医院于书本等。
功能:
温中健脾。
主治:
慢性泄泻。
组成:
熟地15克、山药12克、炒扁豆12克、炮姜9克、吴茱萸6克、炒白术15~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
泄泻甚者加肉豆蔻12克或补骨脂12克;气虚甚者加人参10克;阴虚下脱不固者加制附子12克;腹痛甚者加木香6克或川朴10克;滞痛不通者加当归10克;滑脱不禁者加乌梅12克或五味子10克;肝邪侮脾者加肉桂10克。
疗效:
治疗48例,痊愈(症状消失,大便正常)34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镜检正常,惟硬度或次数仍不正常,但较前明显好转)12例,无效2例%。(蔡淦 马俊坚)
5.桉凤柠散
来源:
玉生。
功能:
健胃止泻。
主治:
慢性泄泻。
组成:
桉树叶粉5克、凤尾草粉3克、柠檬叶粉2克。将桉树叶、凤尾草和柠檬叶晒干后(阴干更好),再用文火焙酥,即分别研成细末,过筛后混和备用。服法:分为5包,是为1日量。首次服10克,以后每隔3小时服5克,白开水送下。小儿按年龄酌减,并可酌加白糖或蜂蜜送服。如连服数日,第2日改为每次服5克。
疗效:
治疗160例,痊愈139例,占87%;服药1天未愈而改服他药者3例;减轻症状者10例,占6%;完全无效者8例,占5%。服1日而愈者83例,服2日而愈者48例,服3日而愈者5例,服4日而愈者2例,服5日而愈者1例。(蔡淦 马俊坚)
6.水泻速效茶方
来源:
安徽中医学院查少农。
功能:
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利湿止泻。
主治:
水泻。
组成:
粳米、绿茶、干姜、食盐,取14克用开水200毫升冲闷,待温后取上清液服,也可连药渣一起服下。小儿剂量减半。每日3次。
疗效:
治疗60例,全部治愈,服药1天而愈者50例,占83.3%;服药2天而愈者10例,占16.7%。
按语:
据现代药理研究,本方不仅具有抑菌、收敛、止泻的作用,且可起到口服补液的功效。(蔡淦 马俊坚)
7.番石榴叶汤
来源:
广东省顺德县人民医院。
功能:
涩肠止泻。
主治:
非感染性泄泻。
组成:
将新鲜番石榴叶1公斤,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至浸过药面煎4、5小时倒去药渣,再浓缩为1000毫升,加入0.1%甲苯酸钠防腐,调入糖精钠与香料后即成。成人每次10~30毫升,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用较大剂量亦无不良副作用。
疗效:
治疗47例,大便恢复正常时间4小时至1天者41例(87.2%),1~2天者2例(4.3%),2~3天者4例(8.5%)。(蔡淦 马俊坚)
8.巴硫散
来源:
史载祥。
功能:
温阳逐寒,消积助运。
主治:
沉寒凝滞型慢性泄泻。
组成:
制巴豆霜0.62克、生硫磺1.24克。生硫磺去净杂质,研极细末即可。制巴豆霜用文火炒炭,以手捻无油腻为度(市售巴豆霜含油量约为20%左右,炒炭后可降至3%左右)。以上药量力1日量,装入空心胶囊,分2次饭后服。考虑到地区及个体差异,也可以半量起服,2~3天后无明显副作用,再加至规定剂量。
疗效:
治疗38例,基本治愈20例(52.6%),进步13例(34.2%),无效5例,有效率为86.8%。服药最少1天,最多30天。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最短2天,最长30天,平均16天。
按语:
本方服用过程中腹泻稍有加重,可能与巴豆霜去油不净有关。出现副作用时随即停药,或服本方之前15分钟先口服阿托品0.3毫克,以拮抗巴豆对肠管的收缩作用,可避免副作用,本法属“通因通用”范畴,辨证实质在于沉寒凝滞。单纯脾肾不足、肝脾不调以及气阴俱耗型均不适用。(蔡淦 马俊坚)
9.秦艽萆薢汤
来源: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王淑波。
功能:
补气健脾调中,补肾止滞利湿。
主治:
慢性泄泻。
组成:
秦艽12克、萆薢12克、党参12克、补骨脂12克、茯苓10克、焦白术10克、陈皮10克、砂仁3克,水煎服。
加减:
气虚下陷者加黄芪、升麻;手足不温者加附子、肉桂、炮姜;滑泄不止者加乌梅、赤石脂;兼湿热者加黄连、厚朴等;腹痛甚者重用白芍。
疗效:
治疗56例,治愈(大便成形无粘液,日行1~2次,1年内未复发)39例,好转(大便日行1~2次,溏薄偶带粘液。1年内复发)11例,无效6例。(蔡淦 马俊坚)
10.温固散
来源:
江苏省沙洲县鹿苑乡袁炳忠。
功能:
温肾燥脾,疏肝暖胃,行气健运,涩肠止泻。
主治:
慢性泄泻。
组成:
肉豆蔻(煨)60克、五味子(炒)60克、广木香(煨)12克、诃子肉(去梗焙脆)12克、吴茱萸(炒)15克,共研细末混和,每服6克,每日2次,开水调服。
加减:
腰酸腿冷、阳虚甚者加补骨脂(炒)15克、炮姜炭9克;肠鸣腹痛甚,受刺激易发者加防风(炒)15克、白芍(炒)15克;消化不良挟食滞者加鸡内金9克、山楂炭15克。
疗效:
治疗28例。痊愈23例,显效4例,无效1例。
按语:
袁氏认为用汤剂、丸剂内服,往往不易消化吸收,甚至泻下药汁状大便或整粒药丸;而散剂而服,吸附力强,易使肠胃消化吸收而收效。本方气味浓烈,胃口不佳者往往难以接受,但若能坚持服药,则能开胃增纳。(蔡淦 马俊坚)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