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董建仁(1931〜),天津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久泻责之于脾而本于肾。因脾主升清,司运化,肾为胃关,司二便。若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久病缠绵,伤损脾胃,中虚下陷,则水谷精微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而久泻不愈。若脾虚日久损伤肾阳,或久病伤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亦可令泄泻不止。在治疗上,我体会要以运脾胃,温肾阳,收敛为主,兼顾阴液,慎用刚燥,缓而取效。
寧脾胃就是要考虑到脾胃的纳化、升降功能,余每用:
温肾阳可用:
这些药既能温肾又能暖脾和胃,用于久泻疗效甚佳。诸如附子、肉桂、川椒、吴萸等辛热刚燥之品,宜少用或不用,使其温肾而不燥。
敛涩就是针对慢性腹泻散、滑、脱的病理特点,选用酸收温涩之品,伍用健脾温肾之品,以温固中焦,固涩肾气,收敛大肠。可用:
久泻者多由气损及阳,而阴液亦虚。因此,尚须佐以养阴生津之品。若仅用助气、温阳、温涩之剂,则气不能生,阳不能长,反而会出现气津两伤,或阴阳俱虚之证。在久泻方中,余每用乌梅10〜15g,本品生津液而涩肠,乃久泻必用之药。其他如麦冬、石斛、玉竹、沙参等滋胃阴之品亦可用。但要忌用碍胃阴柔之品,如阿胶、熟地、当归等。
久泻以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或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为多见。治疗以运脾温肾,敛涩为法,而少佐养阴生津之品。我体验,久泻属气或阳虚者,其治疗还是较为容易的。
久泻伤阴,脾阴亏虚胃津损伤者,在临床上亦非少见。其症可见:大便时溏时泻,或日十余次,或三四日不大便,迁延反复,日久不愈。胃中嘈杂不适,纳少,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时有恶心,嗳气,舌红少苔或无苔。
久泻伤阴较之脾胃气虚或脾肾阳虚者,在治疗上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其一,益气温阳之品有伤阴之弊;其二,养阴生津之品会加重腹泻。故二者用于久泻伤阴似属不宜,而仅用敛涩之剂亦难以收功。实际上,健脾温肾、收敛、养阴之法同样适用于久泻伤阴者,关键在于三者所占比重和诸药量之间的比例。余体验,麦冬15g、合石榴皮10g,沙参30g、配乐粟壳10g,玉竹15g、配诃子10g,生地12g、与莲子15g,石斛15g、同石榴皮6g,这样配伍既可养阴生津,又不会加重腹泻。在此基础上,可选用益气健脾之品,如白术、苍术、扁豆可各用10〜15g,再选用一些温阳之药,如小茴香10g,干姜3〜6g。多年来,余以此方治疗久泻伤阴者收效颇佳。
1986年孟春,一男性患者李某,年近古稀。因慢性腹泻十余载,曾于某院查结肠镜,诊为慢性结肠炎。多处延医诊治未效,经友人介绍邀余诊治。其日泻十余次,完谷不化或稀溏,亦间有三四日不大便,纳少,脘闷,嗳气时作,舌暗红无苔。病属中气下陷,久泻伤阴。宜健脾和胃,养阴生津。
处方:
服用此方40余剂,10年痼疾已告痊愈。
(王维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