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属与学名: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别名与产地: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性味与功效:辛,热。回阳救逆,温肾暖脾,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阳痿尿频,脾肾阳虚,腹痛便溏及亡阳厥逆,风寒湿痹。
1.制附子5克,葱白10个,生姜3片,水煎取汁,加红糖适量饮服。功能助阳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或寒湿,畏寒肢冷,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浑身骨节酸痛。
2.制附子9克,粳米50克,放沙锅内,加水500毫升,慢火熬稀粥,每日2次,温热食。功能温补脾肾。适用于脾肾虚寒,形体畏寒,脘腹冷痛,腰痛腿弱,大便稀溏,或小便频数,夜尿增多。
3.制附子6克,大红枣10个,蜂蜜适量,水煎代茶。功能温阳补脾。适用于年老体弱,脾胃虚寒,食欲不振,四肢不温。
成分与营养:生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及消旋去甲乌药碱等。
附子所含乌头碱有强心作用。经长时间煎煮后,因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毒性大减,而强心成分则不被破坏。熟附片煎剂可引起麻醉猫或犬的血压下降,后肢血管扩张,冠脉流量增加。生附子有镇静、镇痛及局麻作用。此外,还具有抗寒冷及抗炎作用。
文献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癥坚积聚、血瘕、金疮。
2.《本草正义》: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附子始载《本经》,因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祛寒温里之药,药性刚雄,走而不守。用治阴寒里盛,能温心肾而散寒回阳;用治寒湿痹痛,能祛寒湿而止痛;佐于补肾药中,能助气化而壮肾阳;配于健脾方中,能温中而止泻。凡属阴盛阳衰之证,皆可配合应用,急治缓图,效广而宏。
附子有毒性,生者尤剧,制后有所减弱,故用制附子。凡阴虚发热者、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