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下端骨折秘方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桡骨远侧端3厘米范围内的骨折。明代朱橚著《普济方·折伤门》记载了桡骨下端骨折的移位特点;清代胡廷光《伤科汇纂》则将骨折分为背侧移位和掌侧移位两种类型,并采用合理的整复和固定。桡骨下端由松质骨组成,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处为应力上的弱点,故人体跌扑,手掌着地,向上传导的间接暴力极易使桡骨下端发生骨折,根据受伤的姿势和骨折移位的不同,常将桡骨下端骨析分为:(1)伸直型骨折;(2)屈曲型骨折;(3)粉碎型骨折。桡骨下端骨折后,腕关节有明显肿胀、疼痛,桡骨下端压痛明显,腕关节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伴腕部畸形;如是伸直型骨折,即桡骨下端远侧向背侧明显隆起,从侧面可见典型的“银叉样”畸形;如是屈曲型骨折,则方向相反,呈“锅铲样”畸形。无论临床表现如何,根据体征、X线检查,均可作出明确的诊断。

无移位或不完全性的桡骨下端骨折不需要进行手法整复,仅用夹板固定即可,倘若有移位的骨折,则必须根据骨折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法整复方法,然后再行夹板固定。骨折复位固定后,应及时鼓励患者作手指间的关节功能锻炼,并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以免影响治疗的效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由于该骨折关节面遭受破坏,愈合后常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故应有良好的整复和早期的功能锻炼,使关节面得以模造,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陈志文)

1.活血汤

来源:
李玉轩。
功能: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
骨折初期。
组成:
当归、生地、薏米、泽兰、红花、桃仁、苏木、桑枝、降香、桂枝、川军,上药煎水服,如肿胀疼痛加剧可服2次。
疗效:
治疗桡骨下端骨折128,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56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4岁;106例有不同程度移位,粉碎型47例,横断型68例,骨骺分离13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34例,合并下尺桡关节分离11例。治疗结果:疗效优良者122例、占95.3%,尚可者5例,占3.9%,差者1例,占0.8%。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最短者15天,最长者56天,平均24.2天。
按语:
本方旨在激活血液,使其流动不息。从方中配伍疗效可知,活血化瘀药占半数以上,足见活血化瘀、通脉开络之力,又川军泻瘀热,桂枝温通血脉之助,余药佐使,合理组方,诸症自解。

2.李氏接骨丹

来源:
李玉轩。
功能:
通络定痛,接骨续筋。
主治:
骨折中后期功能恢复。
组成:
三七、黄瓜籽、红花、土虫、自然铜、龙骨、申姜、川断、故纸、陈皮、月石、白芨、儿茶、乳香、没药、琥珀、冰片,上药共为细末,泛蜜为丸。
疗效:
应用128例,有效率为95.3%。
按语:
根据中医理论“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接”原则,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来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由于不固定腕关节,骨质疏松,肌腱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很少发生,且疗效好,疗程短。上方如在去除夹板固定后,可作熏洗药外用,则疗效更佳。

3.接骨续筋方

来源:
浙江省富阳县中医骨伤科医院詹庄雪等。
组成:
桃仁、红花、赤芍、元胡、归尾、地鳖虫、川断、毛姜、泽兰、桂枝、姜黄,水煎服。
加减:
对偏于瘀热者去桂枝加桑枝、丹皮;血肿较甚者加参三七、合欢皮;血虚去归尾加当归、 黄芪。
疗效:
治疗桡骨下端骨折12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67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8岁,横形骨折88例,粉碎性骨折29例,陈旧性骨折3例;其中双侧骨折6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46例,尺桡关节脱位18例。本组120例患者中,了3例陈旧性骨折外,其余117例均达骨折愈合标准:骨折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骨折断端无骨擦音,无异常活动征象,X线检查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形成,治 疗结果,达到解剖复位者94例,占78.3%;功能复位者26例,占21.7%,骨折部位平均愈合时间为35天。
按语:
本方结构合理,由祛瘀生新之药组成,有利于骨折愈合。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27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