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有两种定义:一是症状学意义的“白斑”,是引起口腔粘膜白色斑块状损害的诸多疾病的总称,包招白色角化病、白色水肿、白色皱襞性龈口炎、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白斑等等。二是病理学意义的“白斑”,除临床肉眼可见的白色损害外,还表现为红、白间杂的损害,特别是有组织病理上的上皮异常增生。因此,前者只是常用临床术语,后者才是口腔白斑的定义。
本节所述口腔白斑系指病理学意义上的一种口腔粘膜病。其临床表现为四种类型;(1)斑块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或灰白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形态和面积不等,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2)颗粒状,口角区多见。损害常如三角形,底边位于口角,红白间杂,红色区域为萎缩的赤斑,赤斑表面“点缀”着结节——颗粒状白斑。(3)皱纸状。多见于口底——舌腹,表面高低起伏状如白色皱纸,基底柔软,有粗糙不适感。(4)疣状。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乳头状或刺毛状突起,触诊微硬。除位于牙龈或上腭外基底无明显硬节,损害区粗糙感明显,常因溃疡而疼痛。以上各型都可能发生溃疡,实际是本病已由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的标志。
组织病理检查,镜下可见典型的上皮异常增生,核深染,有丝分裂增多、极性消失、核浆比改变、异常角化等癌前病变的组织象。这是诊断口腔白斑的主要依据。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口腔粘膜受到长期的局部刺激有关。这些刺激因素包括烟、酒、醋、辣、烫、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磨损牙等等。此外,白色念珠菌感染、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梅毒以及放射线损伤、口干症等全身因素也与本病密切相关。口腔粘膜的部位如口底、舌腹、口角等区域的发生率较高。
本病治疗以手术为主。尤其是经病理证实有癌变倾向的,更应尽早考虑手术切除。保守治疗常用维生索A内服,维生素甲酸局部涂布。戒除和纠正有害的习惯。临床治疗中还应注意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和病情的发展变化。
本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无柄应病名。一般见于“口干”、“口燥”、“口糜”、“口舌疳腐”等病症中。从病损形态看可归入寒凝气滞、血虚风燥等证,治疗常以活血化瘀、芳香化浊、温阳散寒、滋阴养血、益气固本等法。本病的中医药治疗适用于术前保守治疗或术后调理,对临床上已发现癌变倾向的病例,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周曾同)
1.蜂胶方
来源:
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庞劲凡等
功能:
消炎,止痛,软坚。
主治:
口腔白斑及多种皮肤病。
组成:
蜂胶。制成药膜,局部贴敷。白斑较厚者每日贴敷2~3次,较薄者每日1~2次。白斑变薄后每日贴敷次数减少,每次时间亦减。局部出现充血、烧灼感时应停药数天。白斑消退形成溃疡时须局部喷撒生肌散。有过敏史者,用前应先作皮肤贴敷试验。
疗效:
治疗45例,经1~4个疗程(2周为1疗程),痊愈(白色斑块消失,粘膜恢复正常,症状消除)28例,显效(白色斑块明显变薄,色泽变浅,表面变平、软化,范围缩小2/3以上,自觉症状不明显)14例,好转(病变色泽转淡、变薄,范围缩小不足2/3,症状减轻)3例。
按语:
蜂胶具有缓慢而良好的软化角化组织的功能,并经证实有抑菌作用,所以用来局部贴敷治疗,可对白斑起到消除继发感染和软化角化组织的效果。从临床使用结果来看,似能使白色病损变薄或消失,即与此功能有关。蜂胶经毒理试验证实安全可靠,不致癌。因此是一种易被患者接受的简便疗法,但在治疗中应该密切注意病情发展,尤其对溃疡破损的白斑病例,应立即停药,并证实是否开始癌变,以免延误手术机会。
2.活血消斑方
来源:
江苏省南京中医学院干祖望
功能:
活血化瘀,软坚消斑。
主治:
口腔白斑各型,尤其是有局部僵硬、粗糙者。
组成:
红花9克、桃仁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蒲黄9克、五灵脂6克、蔷薇根16克、落得打(积雪草)12克,水煎服。
加减:
白斑硬厚、病情顽固、体质较强者酌加活血破瘀之峻猛药物,如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制大黄、穿山甲、地鳖虫、水蛭等。
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疗效满意。
按语:
本方由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严道南整理。中医理论认为,凡斑块肿疡皆与气机不利、血流不畅有关。口腔白斑常出现在有长期不良局部刺激因素的粘膜部位,可能与局部反复的创伤损害引起瘀血有关。据干氏之临床经验,活血化瘀乃治白斑之要法。方用红花、桃仁、五灵脂、赤芍等活血;当归补血;蒲黄、蔷薇根、积雪草清血热,能改变患者的血流状况,从而起到抗肿瘤、消斑块的作用。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3.清热消斑方
来源:
江苏省南京中医学院干祖望
功能:
清热凉血,泻火消斑。
主治:
口腔白斑有明显充血或红白间杂明显者。
组成:
犀角3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丹皮9克、丹参9克、紫草12克、玄参12克,水煎服。
加减:
证见充血明显,兼有心烦、失眠、尿赤等,加竹叶、木通、茅根、黄芩、灯心、黄连等。
疗效:
对口腔白斑有明显充血者,效果良好。
按语:
本方由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严道南整理。根据中医辨证,粘膜充血色红属血热。干氏重用清热凉血药物组成此方。犀角、生地、丹皮、紫草清血热;玄参养阴软坚散结;丹参活血祛瘀,对血热引起的口腔白斑有良好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清热凉血之中药常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并能降低血液粘滞度,因此,本方对消除患者的充血、炎症和疼痛症状有明显作用。本方药性寒凉,故不能用于久病不愈的脾胃虚弱者。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4.化湿消斑方
来源:
江苏省南京中医学院干祖望
功能:
芳香化湿,健脾利湿。
主治:
口腔白斑有糜烂溃疡者。
组成:
藿香12克、佩兰12克、砂仁9克、苍术9克、厚朴9克、海桐皮9克、太子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苡仁9克、扁豆12克,水煎服。
加减:
脾虚湿困症状重者重用白术、苡仁、扁豆;证见溃疡糜烂者重用藿香、佩兰,加香薷、六一散等。
疗效:
对口腔白斑有糜烂溃疡者,疗效明显。
按语:
本方由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严道南整理。多食甘肥,脾虚湿困,水湿内停常致痰饮,在口腔粘膜可表现为溃疡和糜烂。口腔白斑出现溃疡糜烂者常与痰湿有关。故本方用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苍术、厚朴、茯苓、泽泻利水化湿;苡仁、砂仁、白术、扁豆健脾化湿;海桐皮祛风湿;太子参补肺健脾。诸药合用,能改善白斑的局部症状。然而糜烂溃疡是白斑癌变的标志之一,须高度重视,宜作活检明确诊断病程。此外,局部用绿袍散等外用药,可起辅助作用。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5.益气养阴消斑方
来源:
江苏省南京中医学院干祖望
功能:
益气固本,滋阴养血。
主治:
口腔白斑体质虚弱者或白斑手术后。
组成:
沙参12克、麦冬12克、石斛9克、桑椹子12克、制首乌9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黄精9克、葛根6克、升麻3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
证见口干咽燥、舌红便结、白斑粘膜干燥明显者,重用沙参、麦冬、石斛;证见乏力头昏、舌胖气促或白斑术后体虚者,重用黄芪、党参、黄精,或人参另煎服。
疗效:
对气阴两虚的白斑患者,疗效显著。
按语:
本方由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严道南整理。口腔白斑患者久病不愈或术后体虚者,常因正气不振,邪气乘虚而入。故扶正固本,养阴生津对抵御外邪有重要作用。本方用黄芪、党参、黄精益气固本;沙参、麦冬、石斛、桑椹、首乌滋阴养血;升麻举阳升气;葛根生津;甘草和中,能有效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以上药物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功能,故能增强抗癌变的能力。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