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程门雪(1902〜1972),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著名中医学家。老年咳喘,多从“痰饮”中的“支饮”论治。初发时先治邪实;病久要治其体虚。初发时属寒者多,应当用温开法(有热者可兼用清凉);病久常属寒郁化热,治法上应当温清并用。
此病多发于秋冬季节,遇寒则重,故应以温开法治之,春夏季节发病者,则以寒郁化热为多,可在温化中兼用清凉的治法。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如果用得恰当,都有一定疗效。
厚朴麻黄汤:治疗咳逆上气,脉浮。方中用麻黄、细辛解表定喘;厚朴、杏仁降气平喘;干姜、五味子止咳,这两味药都是主治咳逆上气的。五味子益气温敛,干姜温开,两者同用有很好的效果;半夏化痰;石膏清热;小麦和中。一方之中包括了解表、平喘、止咳、化痰和清热等几种方法。
泽漆汤:治疗咳逆,上气,脉沉,是表邪渐解,要兼顾正虚,故用紫菀、白前止咳平喘;半夏、泽漆泄化痰水;桂枝、生姜温开;黄芩清热;人参、甘草扶正补虚。一方之中也包括了扶正、祛邪、化痰、温、清等法。
以上是病情复杂、综合治疗的方剂。至于单纯偏温的,以射干麻黄汤为最好(麻黄、射干、紫菀、款冬花、细辛、五味子、半夏、干姜、大枣)。
在治疗上很少有一定不变的类型,然有初、中、末期的分别。大体上初期是重在祛邪,中期要邪正并顾,末期着重于扶正。在临床上,纯寒宜温的有,温而兼清的也有,纯热宜清者就很少(这是个人局限的体会)。至于纯宜清润的,则是肺燥肺痿,咳逆上气,少痰无痰,或者吐的是涎沫,则用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定喘汤(有麻黄、款冬花、桑皮、黄芩、苏子、杏仁、甘草、银杏肉、半夏等),对寒郁化热者很有效果。黛蛤散用麻油调服,治疗咳嗽、面浮,是宋代草医的单方,用其治疗咳喘痰内带血,合泻白散煎服,也屡屡有效。体虚喘甚,但咳嗽轻微,汗多者,用生脉散煎汤,化服《局方》牛黄丸一粒。阳虚咳嗽,痰鸣者,仿阳和汤意,用熟地、麻黄、鹿角霜、甘草、白芥子再加紫菀、款冬花、白前、苏子、杏仁等,也有效果。
对于炎症的证治,不可望文生义,消炎不等于清热。祛寒、发汗也有消炎之功。
至于宣肺、肃肺、清肺、润肺的药物。宣肺如麻黄、牛蒡等。肃肺如桑皮、枇杷叶、杏仁、苏子等。清肺分两种:一是清养肺阴,如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等,一是清泻肺热,如桑皮、地骨皮、黄芩、马兜铃等。润肺也分温清两法:清润法即在上述清养肺阴药中再加阿胶、百合等;温润法,如《时病论》用紫菀、百部、款冬、松子仁、杏仁、陈皮、冰糖(名温润辛金法)。甘草干姜汤、麦门冬汤也属温润之列。以上诸法大都是复用的,如宣、肃同用,清、润同用,清、肃同用,清宣、润肃也可同用。
肺燥宜润,临床上治燥咳,有温润、凉润二法:寒燥在表用杏苏散(苏叶、杏仁、前胡、茯苓、半夏、陈皮、甘草、桔梗、枳壳、姜、枣)。燥热伤肺用清燥救肺汤(桑叶、石膏、人参、甘草、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人参可用太子参或沙参代)。
咳嗽有甚于晨,或甚于晚。晨起咳嗽,痰先稠后薄的,属肺脾湿痰;甚于晚或在午夜后更甚的属肾虚。
关于老年慢性气管炎“咳、痰、喘、炎”四大症的治疗,一般应以化痰为主,化痰方中以二陈汤为主。痰多的用六安煎即杏仁、白芥子加二陈汤,夹热的加黄芩、黛蛤散、贝母、海浮石;消痰用白芥子、莱菔子、雪羹汤(海蜇头、荸荠);涤痰用皂荚丸、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豁痰用枳实、郁金、远志;涤痰用竹茹。涤痰法运用时注意体质,如果体虚久病须慎用,或以不用为好。
总之,“治咳嗽不离乎肺,不限于肺”;“治实必顾虚,治虚必顾实”;“实喘治肺,虚喘治肾”。咳喘虽是二证,但咳久可以致喘,喘亦可由咳引起,所以二证常难以截然划分。
喘证在肺为实,实者邪实;在肾为虚,虚者元气虚。外感痰浊逗留肺经者,固然属实,即所谓虚喘之本在于肺肾,虚中仍有实在。因为咳喘之证,单纯属于肺虚者较少,肺虚而夹痰热逗留肺络者则甚多。尽管肺肾两亏,气阴并伤,而见舌质光红,只要咯痰不爽,痰粘腻厚,补中仍当佐以肃化痰热之品。治法大都采取千金苇茎(一般不用桃仁)、雪羹、竹沥等等,参入熟地、沙参、冬虫夏草、肉苁蓉、女贞子、旱莲草、紫石英等药中用之,以为清上实下、下虚上实之治,亦即叶氏所谓“在肺为实,在肾为虚”,虚实同病者之治法。
痰热阻塞肺络者,不一定表现在苔,而应当注意在脉,右寸滑大,则为依据。上面所说是指痰热之证而舌光净的,如果舌剥而苔腻布,则是脾有湿痰,如用前法,就必须复入金水六君法了。熟地用泡汤或后下,取浊药清投之意,王旭高医案中每每用之。
大概内伤久病,苔脉相参,脉为重要。从前曾经治一气喘病人,但坐不得卧已10余天,舌苔厚腻满布,脉则右尺动滑如驰。所服不外小青龙、三子养亲、平胃散、二陈汤等,化痰之法无不遍投,病家已备后事。根据病者脉象,且化痰药已用过不效,故用大剂复脉法治下,参入肃化治上。初亦缺少把握,不料1剂能卧,次日腻苔尽退,转为花剥,舌露光绛。始悟其人本质原属阴虚火旺,腻苔乃10余日张口呼吸,浊气上逆之故,此乃变法中之变法。又按所谓上实当右寸滑大,还要按其两尺,两尺虚弱才是上实下虚之据。如果两尺不虚,右寸独大,那又可能是实证。
定喘要分虚、实,实喘用苏杏二陈汤,重则用三子(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二陈汤;虚喘用金水六君煎,治喘咳痰多,舌苔光而痰有咸味者,往往有效。如果胃口不好,大便溏者,用六君子汤。又虚喘还可随症加紫衣胡桃、五味子、坎炁(脐带)、河车、蛤蚧、钟乳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