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许兰葶(1889〜1979),名春芬,山东聊城地区名中医。先祖兰葶公于五更泄泻之治,独具只眼。曾对余曰:“五更泄泻,非独脾肾阳衰之一端,其病机较为复杂,往往虚实挟杂,寒热相互转化,用四神丸(汤)其效不显者,此时应细心揣测,洞察病机,从变法之中以求之,化湿升陷,泄木安土,化瘀通络每多奏效。”余随祖父临诊达15年之久,今追忆往昔,录其治验三则如下。
化湿升陷
祖父常曰:“内经之明训,‘湿胜则濡泄、不可忽视,尤其是中气虚衰之人,清阳下陷,中焦湿困,脾失健运,水谷混杂而下以致泄泻;黎明之前,时值水旺之际,阴尽阳升之时,中阳见衰,阴气不散,其泻作矣。”症见黎明肠鸣,大便稀薄,或水粪杂下,或有腹胀腹痛,甚者可有脱肛不收。脉濡,舌淡润,苔白腻。此证治之,应遵李东垣之旨:“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愈矣。”升阳益胃汤加减用之。
赵某,男,48岁。1976年11月12日诊。
黎明泄泻已达3年之久,伴有腹胀,肠鸣,大便稀薄,面色萎黄,少气乏力,神疲倦怠。脉细弱无力,舌淡苔白。他医多以四神丸(汤)、理中汤治之,其效不显。遨祖父诊治,辨为中焦湿困,清阳下陷。予以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用:
药进5剂,晨泄不作,又加减服至20剂余,诸症悉退。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泄木安土
祖父认为,黎明之时,在天为春,其应在肝,少阳之气开始萌动,其性疏泄,“木邪干土”,留于体内之阴邪亦借机而走。邪本自找出路,遇阳气始动,焉有不走之理,故见晨起泄泻。其证多见于情志失调,或精神抑郁之人,晨醒后腹部胀痛,泻后痛减,伴有胸胁痞闷,嗳气乏力,食欲不振。脉弦,舌淡苔白。治之者,宜痛泻要方,或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汤。
张某,女,51岁。1975年4月15日诊。
患者染慢性肝炎达15年之久,时常胸胁胀闷,纳呆脘痞,心烦易怒,腹痛嗳气,体倦乏力。近2年来每至黎明醒后即登厕而泻,伴有腹痛,泻后痛减。脉弦细,舌淡苔白。中西医治疗两载,其泻不止,求祖父治疗,诊为肝郁脾虚。予以痛泻要方加味治之。
处方:
服药3剂,晨泄不作,又加减服至10剂,诸症皆愈。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化瘀通络
祖父常引叶天士语:“久病入络。”又曰:“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湿热之邪,侵及肠胃,湿热郁蒸,羁留不去,与糟粕积聚,滞于肠腑,或见木郁不达,气血不畅,均可使气血凝滞,肠络闭阻。黎明为少阳升发之时,气滞血瘀,阳气不展,其泻作矣。其特点为黎明之时,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晨起必泻,泻后有不尽之感,口干不欲多饮,面色晦滞。脉弦涩,舌质紫黯。宜用少腹逐瘀汤化瘀通络、和营以止泻。
孙某,男,56岁。1977年11月21日诊。
罹慢性结肠炎已有5年之久,时轻时重,不得根治。进冬以来,每至晨起前,肠鸣腹胀,泄泻,伴有腹痛,泻后有不尽之感,便下时有脓冻,嗳气纳呆,胸胁胀满,面色晦暗。舌黯有瘀斑,脉弦而涩。他医多以四神、连理之类治之,其效不佳。邀祖父诊治,辨为积滞日久,瘀阻肠络。予以少腹逐瘀汤合下瘀血汤加减。药用:
服药3剂,下脓冻甚多,诸症均减,腹痛不作。又予以少腹逐瘀汤加诃子、焦楂、黄连。服至15剂,晨泄不作,余症悉退。至今10年来,未再复发。
祖父常谓余曰:“初涉临证之人,或技浅才疏之庸医,一见五更泄泻,则用四神丸一味治之,其不效者也不知脱通套之法,另辟门径从变法求之。中医治病,贵在辨证求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不能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临床遇到常法而不效者,必须细心揣测,探颐索隐,洞察病机,从变法求之,才能为治不殆。”
(许振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