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泻传灯

名医简介

陈歧,字德求,清代医家。

泄泻者,胃与大肠之病也。此因饮食不调脾胃不能运化,小水并于大肠,故令作泻。脉来沉滑,腹中作痛,宜用胃苓汤加减,以其积滞在胃,气不宣通,稀粪旁流故也。若久泻不止,脉沉细缓,按之无力者,是为脾虚,宜用健脾丸、参苓白术散之类,甚则用八味地黄丸,补命门火以生脾土,此不易之法也。但泄泻之病,虚寒者固有,而虚热者亦多。如下多亡阴,津液不足,脉来细数无力,甘温毫不可投,宜用脾肾双补汤。此外又有数症,条分缕析,治之方不误耳!积泻者,腹痛而泻,泻后痛减,泻去稍宽。偶然而起者,谓之食泻,法当消食分利;若不时举发,定因脾土虚弱,不能运化,以致食停作泻,初起必先消食,方可用补用温。世人概言脾泻,骤用温补者非也。大约脉实有力,宜用胃苓汤;脉细无力,宜用半消半补。(脉之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痰泻者,或多或少,或泻或不泻,中焦有痰,饮食入胃,裹结不化,所以作泻。脉滑有热者,宜用枳朴柴陈汤;脉来弦细无力,宜用香砂六君子汤。

火泻者,腹中痛一阵泻一阵,后去如汤,后重如滞。此因湿在肠胃之中,火在肠胃之外。宜用清热柴苓汤。甚则完谷不化者,火性急速,不及传化故也。

冷泻者,鼻吸风寒之气,口食生冷之物,皆能作泻。此暴病也。宜用香砂理中汤。若久泻之后,脉细皮寒,病涉大虚,宜于前方更加桂、附。若加之以下食,危笃难医。至于完谷不化,初起犹为胃寒,治之可愈;久则胃气已绝,断主于死。

湿泻者,腹中不痛,所泻皆水(辨证精详),或遍身发肿。身热脉数者,病属于阳(分别阴阳不紊)。初起宜用分消饮,久以柴苓汤主之;若肢冷脉细,元气大虚,宜用消肿健脾汤,金匮肾气丸亦宜服也。

又有肺燥作泻者,人所不知。秋伤于燥,内热咳嗽,肺中之火无处可宣,传于大肠,故令作泻。宜用清金润燥汤,润肺兼润其肠,则泄泻自止。若误认脾虚,而用温补,非徒无益,又害其肺也。治者详之。

又有脱泻者,水谷皆下,日有百次,不但糟粕泻尽,并肠中所蓄之黄水,俱已竭尽而无余。所以平人时泄黄水,即是脾坏之候,皆主于死,不易治也。

(《医学传灯》)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
2
本条ID:15213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