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辨识体会

名医简介

李日伦(1880〜1972),天津名医。

关节炎症有寒热之不同,为医者所共晓,但凡物之寒之而寒,热之而热者,惟死物为然。人身之气血互相依托,无时分离,必寒中有热,热中有寒,此阴阳互根之理,若纯寒纯热,孤立必败,因此在辨证上要注意一多字。寒多者,即以寒型论治;热多者,即以热型论治。临床上切勿不分寒热,更不可凿分寒热则得之矣。

虚实:凡病皆有虚实,他病尚不难识,惟关节炎最易混淆,有血瘀气虚者,有血虚气滞者,且有上下左右寒热不平均者,头绪纷繁,倘不辨明晰,虽说有效,亦属盲从,再遇此证,仍难桴应,必剖析精确,庶免柄凿之误。

分际:陆九芝云伤寒重分际,不但伤寒如是,凡病皆然,而关节炎尤显而易见。其新病无论矣,若数年数月之久病,倘分际不明,难免以药试病,因病沉痼,或寒热错杂、或虚实并见、或燥湿不合,种种转化,难以逆睹,必多方治疗,药随病转,病之根蒂始能铲除净尽。凡病之来久者,去必迟,非初得之伤风感冒一二剂即能霍然,且此病收功最为迟缓,虽病愈强半,又不能势如破竹,一往无阻。不过多到末期,绝无妨害,尚须嘱患者清心静养,节劳欲、调饮食、谨风寒,用小方或丸剂徐徐图之,待体力健强,始获痊愈。

总之,此病自始至终有转变数次者,虽非尽人如是,必如是审慎,才不致为病蒙蔽。王孟英为治温热圣手,尝云温病如剥茧抽丝,层出不穷,吾于关节炎症亦云如是。

妇女行经期间,须停药数日,待经期过,再继续服药。再治关节炎之方,非寒即热,恐伤及血分,流弊滋多,反生掣肘。

凡患者四肢弯曲,不能伸曲,或两侧粗细不一,或关节间生有小肉锭如软骨然,皆为形质改变,神经痿废,很难治愈。

愈兆:凡服药后,关节处或通身发现红斑红点,瘙痒难忍甚者,此即愈兆,嘱患者勿虑。

风和湿之辨证:风无定体,有内风外风,如肝热、脾寒皆能动风,小儿之惊风抽搐,老年人之手颤头摇,或虚或实,皆为内风,治此者另有法门。关节炎系外风入内,与寒湿热合化,阻滞经络气血不得畅通而作痛。若风热易识,脉见浮大数而有力,肌肤发热。风热外现,法宜清热散风,通络活血足矣。惟寒风难辨,寒主沉降,脉必沉紧,肌肤不热,外无风象可寻,必遇温热始见热气上腾,微加以风药则气散冰融,治寒风之法,非悟知此理,温散合用,方有势如破竹之功。若但用散剂,非徒无益,更害及无辜之气血矣。

湿非水也,即曰湿系水与他物混合,惟湿之种类不同,而治湿之法不一,如风能胜湿、土能渗湿、火能燥湿,此古人治湿不移之法,而施之于热湿则寡效。盖热湿如泥垢,非一过之水所能脱也,譬如干泥贮于器中,虽倾之而不出,微加以水,搅而荡之,则器侧泥流,是治热湿非清利不为功,以清可去著也。

吴某,女,41岁。腰背疼痛6〜7年之久,屡犯,犯病时不能转侧。经血期间,周身疼甚,脉滑缓,苔薄白。

葛根12g、黄芩6g、黄连3g、炙草5g、生山药15g、生鳖甲10g、金银藤10g、络石藤10g、公英10g、地丁10g、甲珠5g、丹参10g、赤芍10g、鹿角胶12g。

服药两剂疼减,再服2剂痛愈。

李氏治风湿痹证,凡多年不愈,疼痛增剧,脉浮大、洪、滑、数者,除活血通络外,必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此方本为《伤寒论》方,今用治风湿久蕴,阻遏阳气,经血运行不畅而痛,意取升清气、清蕴热、化湿浊、通经活络。葛根启阳明之气,升清阳。芩连除郁热,甚者加公英、地丁,湿甚者加生山药、生薏米、土茯苓,健脾化湿。金银藤、络石藤祛风通络,痛甚者加甲珠,通经走气分;加地龙通经走血分。生鳖甲、鹿角胶通任督二脉,调理阴阳,治腰肾,除背之疼痛。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症卷》
2
本条ID:1521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