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姚正平(1907〜1979),北京中医医院名中医。北京已故名中医姚正平先生晚年致力于冠心病的研究,曾于70年代初与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合作,研究探讨急性“心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规律。通过先生经治48例小结,介绍经验如下。
一、主症的治法基本型:病情稳定,无并发症。药用:
偏心阳虚,见苔薄白,脉缓者,加附子6g,麻黄6g;见心绞痛隐隐不断者,加元胡9g,细辛4.5g,或苏合香丸1丸。
湿浊阻滞型:胸脘满闷,泛恶,苔白腻,脉缓。可更方为芳香化浊,宽胸理气。药用:
痰热瘀滞,阳明腑实型:胸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弦大。以调胃承气汤下之。药用大黄9g,芒硝9g,炙甘草12g。
二、并发症的治法
心源性休克:辨为阴阳虚亏,心阳上脱。治从养心益气,回阳救逆。药用:
心律失常:一般性失常如房性、室性早搏、逸搏。Ⅰ°〜Ⅰ°房室传导阻滞等以生脉散合小建中汤加味。药用:
伴严重心律失常,如Ⅲ°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速等,可佐以镇肝熄风,安心定志。药用:
病情复杂或伴有严重并发症时,须配合必要的西药,以中西医结合为佳。
姚先生认为冠心病急性心梗是一种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症,对于本病的发生、发展及种种转归的观察研究,提出了“内虚之本在心肺肾,病变制约在肝脾”的论点。当心梗发生时,骤然的气血紊乱,可造成血脉瘀阻,可出现种种转归:当心病及肺时,可出现肺气壅塞,统帅无权,升降失司,呼吸喘促似心衰症象;心病及肾时,可出现肾不纳气,真阳亏损,阴不敛阳,心阳外越似休克症象;心病及肝时,可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热扰心神,肝风内动,气逆而乱,心神不守,心律失常,甚或出现抽搐、昏迷的心胸综合征;心病及脾时,可致脾胃升降失司,中气虚与寒痰交结,病从寒化,形成湿浊内阻证;中气实与痰瘀交阻,病从热化,形成阳明腑实证。
心气的盛衰标志着疾病的转归,因此先生特别强调治疗首要护卫心气,以调整心阴心阳的平衡为基础。主张以生脉散为主方,以酸甘化阴。人参、麦冬保心液,五味子敛心气。心气不足重用人参,汗出伤阴重用麦冬,心慌脉快或浮重用五味子。生脉散养心阴,使心气得充,护心阳,不使外脱。先生认为生脉散如加用芪、桂则疗效更佳,有助于益气补脱,通阳活血,更有利于“心梗”梗塞区的修补和心衰、休克的预防。
舌脉是脏腑、阴阳、气血活动的外候。先生认为冠心病、“心梗”脉证一般均相符,不须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同时,先生还发现“心梗”急性期病人,舌苔有特征性的变化。在有舌苔完整记录的27例中,有17例发生“心梗”后不久,即出现白腻或黄腻糙苔,经中西药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舌苔亦逐渐化去,似与“心梗”演变有一定联系,颇有进一步观察研究价值。
通权达变,补泻运用要恰到好处。先生曾治两例“心梗”重症。一例男,66岁,广泛前壁心梗,入院不久又并发心跳骤停,复苏后昏迷,血压不稳,心电图示结性心律。诊视时,病人处于半昏迷状态,潮式呼吸,口秽便结,阳气阻遏,正气将脱,正虚邪盛证候。如扶正则碍邪,如攻邪恐伤正,治颇棘手。先生思虑良久,用频喂“芪桂生脉散”通心阳、护心阴以防其脱;又用加减涤痰汤清化痰热湿浊,做到了补泻兼顾,治病又救人。另一例女,52岁,因过食油腻诱发后壁心梗。诊视时,隐隐心绞痛,泛泛欲呕,口秽喷人,便结,苔黄厚腻、舌燥无津,脉沉弦而缓。证为痰热阻滞,阳明腑实。先生不因其患“心梗”而影响对腑实的攻涤,断然主以承气法而取良效。
(李文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