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的效方达药

名医简介

祝谌予(1914〜),北京协和医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

身痛、关节痛中医为痹证,多因风、寒、湿三邪致病。以风邪致病为主者,疼痛游走不定,治以祛风兼治寒湿;以寒邪致病为主者,则疼痛剧烈而部位固定,治以散寒兼治风湿;以湿邪致病为主者,则肢体沉重而痛,治以祛湿兼治风寒。祝氏治疗痹证常用的方药:

1.风寒湿痹:本证多由肌体感受风寒湿三邪,致使气血经脉瘀滞,不通而痛。常以独活寄生汤为主方加减。如风邪致病为主者,则选用海风藤、麻黄、羌活、蜈蚣、全蝎等祛风通络药;如以寒邪致病为主者,则选用附子、川乌、草乌、干姜等温经散寒药;如以湿邪致病为主者,则和苡仁、苍术、威灵仙等祛湿之品。疼痛日久,经脉瘀滞明显者,选用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乳香、没药等活血药,加强活血通络,或选用地龙、僵蚕、蛇类、麝香等通络之品。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当归、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地龙、牛膝、甘草)也为祝氏治疗本证的常用方剂。

2.热痹:痹证虽多由风寒湿三邪致病,但也有病久不愈进而化热或感受热邪致病者。临床以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处拒按、行动困难、局部灼热红肿,伴发热恶风、心烦口渴等为症候特点。祝氏主张寒热并用,常用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麻黄、防风、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加生石膏温通散寒、通络止痛、清热养阴。用于治疗各种关节炎、痛风的急性发作期见关节红肿热痛、行动困难等症。对于治疗顽固性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疼痛以及产后受风身痛证属风寒阻络者,常用经方葛根汤为主方温经通脉、解痉止痛。此外,还应用本方治疗面神经麻痹、脉管炎以及半身不出汗等病证,效果也很好。

祝氏治疗四肢痛,以活血通络为治疗总则。上肢痛者,选用姜黄、羌活;下肢痛者,选用独活、牛膝、川断、寄生、桂仲、狗脊、木瓜、防己、鸡血藤、千年健、追地风、伸筋草、海桐皮等药。上下肢均痛者,选用秦艽、穿山龙、爬山虎、细辛等。手足指端疼痛,用以枝达枝之法,加用桑枝、桂枝疏通经络。四肢麻木者,则加用豨莶草疏风通络止痛。肢体关节疼痛久治不愈者,祝氏认为是邪气已入血分入筋骨,需加用血肉有情之品如虫类、动物类药:全蝎、蜈蚣、土鳖虫、地龙、蛇类等以活血散寒、化瘀止痛。关节疼痛者,常加用松节,以节达节、散寒止痛。四藤一仙汤(鸡血藤、钩藤、络石藤、海风藤、威灵仙)是祝氏常用于治疗肢体关节疼痛的经验方,此方具有通达十二经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以上介绍了祝氏治疗痹证的一般规律。祝氏指出:痹证之治疗,要在谨守病机,辨证施治。

阚某;男性,20岁,工人。病历号C224160。1982年9月20日初诊。

主诉:间断寒战、高热伴咽痛、关节痛10个月。

患者于1981年11月无诱因出现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1.6℃,伴有咽痛、头痛及全身关节疼痛,持续20余日。某医院拟诊为“斑疹伤寒”,予静滴氯霉素和氟美松治疗,体温暂时下降。8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及关节痛,用氟美松治疗无效。嗣后每隔数日或数周上述病情发作,持续2〜3日体温下降。1982年6月来我院内科检查:柯兴氏面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无化脓渗出。心肺正常,肝脾未及。血白细胞57×109/L,血沉7mm/小时。肝肾功能、LE细胞、ANA、抗DNA、抗ENA均正常。嘱停用氟美松,改为强的松45mg/日口服。但3月来仍间断高热38℃〜40.4℃,伴咽痛、关节疼痛。每次持续2周左右。此次已发热11天,经免疫科确诊为青年类风湿(Still氏病),就诊于中医。

现症:每日先有寒战,继之高热,伴咽痛、四肢关节疼痛,两三小时后大汗淋漓,自行退热,翌日诸症复作。口干思冷饮,咳嗽胸痛,白粘痰不易咯出,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浮滑数。少阳郁热,营卫不和,肝火犯肺。治宜清解少阳,调和营卫,宣肺泻热。方用柴胡桂枝汤合泻白散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沙参15g、清半夏10g、桂枝10g、白芍20g、炙甘草6g、钩藤10g、薄荷10g、芦茅根各30g、桑枝30g、桑白皮15g、地骨皮20g、生姜3片、大枣5枚、6剂。

水煎服。

治疗经过:二诊(10月11日):药后咳嗽、胸痛、咽痛、白粘痰均消失,体温趋于正常。但10天前受凉后寒战、高热又发。刻下口干思饮,咽痛咽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辨证为邪热久踞少阳,化燥伤阴,易用大柴胡汤加减和解少阳,泄热存阴。

柴胡15g、黄芩15g、半夏10g、白芍15g、枳实10g、生大黄5g、生姜3片、大枣5枚、芦茅根各30g、青蒿15g、白薇15g、秦艽15g、防风10g。

水煎服。

服药14剂,未再寒战、高热,体温一直正常,口干咽痛告愈,二便如常。以后再用小柴胡汤和芦茅根、羌活、桑枝、桑叶等治疗半年,病告痊愈,随访数年,未曾反复。

高热一症多属中医伤寒、温病范畴。本案虽病程已达10月之久,但并无热入营血之斑疹昏谵见证,亦无气阴耗伤之痉厥动风虚象。故辨证为邪热久踞少阳,正邪分争,相持不下,外出太阳则咽痛、咳嗽、肢节酸楚;内合阳明则口干思饮,便秘溲黄。祝师治疗先予柴胡桂枝汤合泻白散两解太少,清热泻肺;次用大柴胡汤清泻少阳阳明之热,通腑退热;终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清透少阳,以清余热。药证合宜,而获良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症卷》
2
本条ID:15188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