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章真如(1924〜),武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著名中医学家。经过多年临证,体会到单从风寒湿论治痹证是不够的。许多患者的热象反多于风寒湿象。如果拘于古训,必然有毫厘千里之别。尤在泾《金匮翼》说:“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于风寒湿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瘙痹燸然而闷也。”因此以滋阴法治疗热痹,颇具效益。
热痹亦有多种情况:有初起关节、肌肉红肿热痛,脉滑数,舌红,苔黄腻,热象明显,辨证为热痹者;有病久由风寒湿痹而转化为热痹者;或过多服温燥药,燥热伤阴,阴虚化热者;或高温作业,阴液暗耗者;或素体阴虚,复感于邪转为热痹者。前者多为实热,后者多为虚热。经多年临床观察,认为热痹比风寒湿痹多,虚热比实热多。
热痹无论是实热或虚热,在证候上具有某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是热象明显,疼痛较剧烈,口苦,舌干,全身燥热,睡不安寐。不同点是:实热者关节红肿热痛,或出现红斑和结节,或痛不可近,遇冷则舒,关节不敢或不能活动,甚至发热汗多,脉多滑数,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腻;虚热者,久治缠绵,痛处不红不肿,皮肤干燥,肌肉瘦削,痛如刀割,如虎咬,不能忍受,五心烦热,也有酸痛麻木者,脉多细数,舌红,苔薄黄。
忆及治痹多年,曾走过一段弯路,治疗多用疏风活络,温经散寒,祛湿通痹,活血通络等法,一部分患者用之有效,一部分患者效果不明显,亦有不仅无效,而且越治越重者,几经周折,最后采用甘寒养阴通络法,收到一定效果。其具体用法是:
实热者:用甘寒清热,和营解肌法,以桂枝汤合白虎汤化裁。
方中重用生石膏为君,因石膏生用甘能养阴,凉能清热(药店中石膏往往煅用,失去甘凉作用,断不可用),张锡纯谓生石膏“凉而能散,有透发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诚为经验之谈。方中少佐以桂枝,因桂枝甘能护阴,辛能解肌通络,调和营卫之气,大助石膏清热,其他诸药皆能甘寒清热,养阴通络,合用之每奏殊功。
虚热者:用甘寒养阴,清营增液法。以滋阴养液汤为代表,本方为武汉已故老中医吴恒平先生经验方。吴是清凉学派名家,擅治热痹。本方为其代表作。其组方是:
痛甚加乳香、没药各8g,水煎服。
本方重在滋阴润燥,养血通络,可使阴液得养,脉络自通。
例1阎某,女,34岁,1978年4月15日就诊。
自述发热两个月,体温39℃〜40℃,关节肿痛,汗多,心慌,心悸,诊其脉洪数,舌红苔黄,化验检查:抗“O”1250单位,血沉120mm/小时,心率120次/分,律齐,心电图检查:心肌轻度受损。诊断为风湿热并发心肌炎。风湿化热,热入经络,经隧不通,热壅血瘀于肌腠而为痹。治宜甘寒通络,用桂枝白虎汤加味。处方:
二诊:服前方3剂后,热有减退趋势,关节肿痛减轻,脉舌仍如前,按原方增其剂量,生石膏改为90g,另加丹皮9g,嘱再服5剂。
三诊:热全退净,关节肿痛减其大半,汗出亦止,心慌心悸均减轻,脉转缓和,舌黄亦退,但舌红转甚,阴虚之象毕露,原方去石膏、桂枝,加玄参15g,麦冬12g,嘱服10剂。
四诊:诸症均退,抗“O”、血沉均先后降至正常,心电图检査亦无异常。
例2华某,男,55岁,1976年11月8日就诊。
患者于1953年开始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每发必经年累月不愈。服用各种药物,针灸,按摩均无效果。1964年春季复发一次,痛苦倍于往昔。今年夏季复发,缠绵不愈,疼痛发作时,极为剧烈,痛如虎咬,用温经通络、化瘀通络等皆无效。患者来本院治疗时,原壮实身体已转为消瘦,皮肤枯槁,关节与肌肉手不能近,触之则呻吟呼痛,白天尚安静,晚间吼叫不休,长夜不能安睡。诊其脉细数,舌赤,苔干黄。风湿之邪,侵犯经络,久则化热,热盛液耗,经筋失养,过用温热,愈耗津液。滋阴养液,佐以通络。用滋阴养液汤加味。处方:
二诊:服药后,疼痛大为减轻,能睡片刻,余同前,嘱照原方再服5剂。
三诊:上方连服15剂,肌肉部分触之不痛,睡眠安静,夜间亦不痛甚,脉转和缓,舌红润有津,病已减去大半,按原方去海桐皮、威灵仙,加忍冬藤、络石藤各9g,嘱再服15剂。
四诊:上方连服20余剂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