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刘志明(1925〜),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热痹的发病,主要取决于患者体质和感受外邪两大因素。素体阴虚阳盛者,感受风寒湿邪,容易发为热痹。以感受之外邪而论,风湿热邪相兼侵袭人体,湿热蕴蒸,亦能产生热痹。此外,风、寒、湿三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郁而化热,又可转化为热痹。由此可知,热痹实乃风湿与热相搏,流注关节,阻于经络,气血流行不畅所致。故其病因应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其临床表现有热偏胜与湿偏胜之异。其兼证可见寒象而呈寒热错杂之证。而热邪最易伤阴,故热痹每有阴虚见证。因此,热痹有热胜、湿胜、阴虚、兼寒之证,临床必须明辨之。
热痹的治疗,总的原则是清热利湿,疏风通络。李东垣之当归拈痛汤,主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痛、足胫肿痛等症。吴鞠通之宣痹汤,主治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质灰滞,面目萎黄之湿痹证。二方皆为治热痹之良方。故宗二位前贤制方之义,结合自己临证体会,治疗时随证选用,灵活变通。多年来治疗热痹患者甚多,疗效满意。
因所受外邪与患者体质的不同,在临床中,本病可见以下四证。
热痹热胜证:多见于痹证初期,发病较急,病程较短。患者关节红肿疼痛,灼热感明显,皮肤可见环形红斑,伴发热、恶寒、口干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灼赤、舌质红、苔黄腻偏燥、脉象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宣痹通络。处方:
本方服15剂后,一般能退热,关节疼痛能明显减轻,若能治疗月余,效果更好。
热痹湿胜证:可见于痹证初起或复发期,患病关节肿胀较甚,疼痛沉重,灼热感轻度或不明显,伴发热或身热不扬,身体沉重,疲乏无力,纳呆欲呕,大便溏,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治疗宜利湿宣痹,清热通络。处方:
服本方20余剂,发热可除,关节肿胀疼痛可明显减轻,全身症状均能改善。
热痹阴虚证:多见于久罹本证反复发作之患者,其病程较长,患病关节疼痛,或有肿胀灼热感,甚则轻度变形,常伴低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无苔或苔少,脉细滑数。治疗宜养阴清热,利湿宣痹。处方:
服上方10至20剂,低热渐退,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渐消除,关节活动困亦逐步恢复。
热痹多见于痹证初起或复发期,是疾病的一个阶段。治疗时一旦热邪解除,黄芩、栀子、连翘等清热泻火药物就当及时减去。但因风、湿之邪缠绵难愈,故祛风胜湿之品必需继续使用,同时增以调理气血之品以善后,如此则能扶正与祛邪并举,而增强疗效,缩短疗程。热痹后期,病入大多正气已虚,以致狡邪留恋,影响疗效。此时若增以补气血之品,如黄芪、太子参、当归、白芍等品,使正气充实,鼓动血脉,则气血流行通畅,且能发挥祛风湿药物的功效,而达到祛邪务尽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