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娄多峰(1929〜),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临床上所见痹证,正虚、外邪、瘀血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就病而言,邪是致痹的外因,虚、瘀是致痹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致病。就病因病机而言,邪、瘀日久可致虚,虚甚则邪瘀难却,邪瘀互阻。故临床需整体对待,不可执一概余。
一、风寒湿证
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冬春阴雨天气易作,局部皮色不仁,触之热,遇寒痛增,得热则减。风偏胜者,疼痛游走不定,或呈放射性、闪电样、涉及多个关节,以上肢多见,或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缓;寒偏胜者,痛有定处,疼痛剧烈,局部欠温,得热则缓,舌苔薄白,脉弦紧;湿偏胜者,疼痛如坠,重着不移,肿胀不适,或麻木不仁,以腰及下肢多见,舌苔白腻,脉濡。治宜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活血养血。药用:
风偏胜加防风、羌活、灵仙;寒偏胜加制川乌、制草乌、桂枝、细辛;湿偏胜加薏米、萆薢。另外,本证易兼见气虚、阳虚之象,患者往往对气候变化敏感,甚则局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气虚加黄芪、白术;阳虚加淫羊藿、仙茅。
二、风湿热证
关节疼痛,扪之发热,甚则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冷则舒,遇热则剧,屈伸不利。风热胜者,兼见发热,口渴,汗出,咽喉肿痛,或皮肤红斑,皮下结节,疼痛涉及多个关节,舌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浮数;湿热盛者,兼见胸膺烦闷,身重,肿痛以下肢为多,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药用:
风热表证加连翘、葛根;气分热胜加生石膏、知母;热入营血加生地、丹皮、元参;湿热胜加防己、白花蛇舌草;阴虚内热加生地、白芍、知母。
临床所见,属寒属热,并非都是纯寒纯热,也有寒热错杂者,治疗时宜寒热并用。
三、瘀血证
局部有外伤史,痛如针刺,刀割样,固定不移,压痛明显,局部皮色紫黯,或顽痹不愈,或关节肿大变形,肌肤甲错,或舌质紫黯有瘀斑,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药:
偏寒者加桂枝、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气虚者加黄芪;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乌梢蛇、地龙、蜈蚣、全虫、制马钱子。
一、颈项
颈项部是活动较多的部位。此处患痹,多由风寒湿邪侵袭,扭转损伤,筋脉失养三种因素而致,临床上有急、慢性之分。其病机为邪阻经脉,筋脉失养,邪与气血搏结,经脉阻滞不通,造成筋脉痉挛,肿胀,而出现热、胀、酸、凉、痛、麻、颈项强硬、仰俯扭转受限等症状。临床上常诊断为颈椎综合征,“落枕”等。治以祛邪通络,活血养血,舒筋止痛。方药:
寒者加桂枝,热者加忍冬藤、败酱草,气虚加黄芪,痛剧加乳没。
例1某女,40岁。
10日前,晨起时觉颈项胀痛,屈仰侧活动均受限,动则痛剧,右上肢由肩至肘麻木,朝重暮轻,日益加重,生活不能自理。舌淡苔薄,脉弦。证属痹邪(风偏胜)入络,气血留滞。治以祛风散寒通络,活血养血。处方:
二诊:服上药3剂症状大减,生活已能自理,继服上方3剂。
三诊:唯晨起颈项强硬,余无所苦,舌质红苔黄。上方加忍冬藤30g,继服3剂。
5天后来述已痊愈。
二、肩部
肩部痹证,又称“肩凝证”,“五十肩”等。是由风寒湿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病变,表现为肩部冷痛,酸胀麻木,活动受限。临证积数十年经验,自拟“肩凝汤”,效果良好。药用:
外伤瘀血痛甚加制乳没各9g;寒痛者加制川草乌各9g;有热者加忍冬藤、桑枝各60g;痉挛者加蜈蚣3条,白芍30g;气虚者加黄芪30g。临证嘱病人结合“爬墙锻炼”(见《中医骨伤科学》),效果更好。
例2某女,60岁。
由于劳累过度引起右肩持续性沉痛半年余。现右肩疼痛,入夜尤甚,不能安寐,活动受限。既往有咳喘病史数年。舌红苔厚腻,脉数。证属内蕴湿热,兼感外邪。治以祛邪清热,活血通络。处方:
3剂。
二诊:右肩臂疼痛减轻,夜虽疼痛,但能入睡。依上方继服3剂。
三诊:沉痛大减,上肢较为有力。自述服药后均感局部疼痛有增,但约10分钟后自行缓解。此乃药力起效,正邪相争所致。继服上方9剂。
20天后来述,沉痛完全消失。
三、腰部
腰部痹证,临床应首辨虚实。实证以寒湿夹瘀多见,虚证常为肾阳虚。拟腰痹汤,随症加减,每获良效。方药:
寒胜者加制川乌;湿胜加萆薢、白术;热胜加败酱草、知母,去独活、川断;瘀血痛剧加制乳没、元胡;肾阳虚加淫羊藿、附子;肾阴虚加熟地、萸肉。
例3某男,35岁。
腰骶关节持续酸沉胀痛年余,遇劳累和寒冷加重,不能转侧。早晨腰部强硬,活动后和午后痛减。舌淡苔薄,脉弦。证属肾虚邪侵,脉络不通。治以祛风除湿,兼以活血补肾。
二诊:症状消失,唯劳累过度后稍感腰酸。再服3剂,巩固疗效。
四、上肢
上肢痹证,以风偏胜多见,且往往有损伤史,致邪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治以祛风通络,益气养血,舒筋活血兼顾。
例4某女,49岁。
因抱小孩引起左肘疼痛半月余,现疼痛渐重,范围扩大,遇凉痛增,关节功能受限,生活难以自理。査局部无明显肿胀,左肘部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旋转前臂或屈伸肘关节则痛甚。脉沉细。证属络伤血滞,风寒侵袭。治以活血养血,祛风通络。处方:
二诊:疼痛消失,遇凉已不痛,肘关节恢复正常,生活自理,唯外髁部微有压痛。依上方继服两剂,巩固疗效。
五、下肢
下肢痹多因劳累损伤复受风寒湿邪而致,其中尤以湿邪突出。因湿性粘滞,不易速除,故病程一般较长,治疗也困难。治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方药:
湿胜加萆薢、防己、薏米;寒胜加制川乌、制草乌;风胜加灵仙等;热胜加败酱草等;瘀血痛加制乳没;气虚加黄芪。
例5某女,40岁。
左下肢疼痛两月余,呈放射性沿坐骨神经分布,小腿外侧和足背麻木感。下午和劳动后加重。近日因劳累痛增,行走困难,舌淡脉弦。按压左环跳穴,疼痛沿坐骨神经向下放射,抬腿试验阳性。证属风湿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虚弱,筋脉失养。治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益气养血。处方:
二诊:共服9剂,疼痛基本消失,抬腿试验阴性。但仍有足背麻木。此乃阳气虚,湿邪尚存。原方去白芍、秦艽加淫羊藿、黄芪。
1个月后来述,又服5剂,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