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失运升阳兼益胃,肺虚津伤清肺以养阴

名医简介

郑荪谋(1913〜),福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肺癌为中医学“五积”中的“肺积”,名曰“息贲”。在临床观察中,肺癌患者得到确诊,多属中晚期。症见神疲气短,面色不荣,咳嗽痰沫,咯血或血丝,口干胸闷,食欲不振,大便或干或溏,舌淡苔薄,舌系带青紫曲张,脉细弱。多为脾虚失运,宜益胃升阳为主,方用升阳益胃汤或补中益气汤;若苔薄,口干咽红,为肺虚津伤,宜养阴清肺为主,方用百合固金汤;若肺脾两虚者,则宜以补气健脾、养阴清肺为治,以升阳益胃汤(或补中益气汤)与百合固金汤两方为基础加减运用。肺癌多有痰气瘀毒互结,亦可随证选用软坚化痰、行气解毒的药物,如黄芪、薏苡仁、白头翁、沙参、百部、仙鹤草、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天花粉、牡蛎、丹皮、夏枯草、紫草茸、山慈菇等治癌中草药加减应用。若手术后患者经过化疗或放疗,白细胞减少者,宜益气生津,可用生晒参9g、西洋参3g、生黄芪15g,水煎服,每周服2次,以提高患者体质,延长寿命。现将临床案例列述如下:

例1牛某,男,68岁,离休干部。

患者于1984年底发现肺癌,1985年10月就诊于某肿瘤医院,诊为肺癌晚期,仅予化疗。首次尚可,第二次化疗则因体力不支而中断。医院告其家属,癌已扩散,生存期约3个月,即刻返榕住入省某医院。1986年春节邀予诊治,症见消瘦乏力,声息低微,纳差口干,咳嗽,吐泡沫痰及血痰,气喘,胸闷痛,大便不畅,舌暗红,苔黄腻,脉细小结代。辨证为肺脾气虚,痰湿内停。脾虚则水谷不运,精微不布,痰湿更易滋生;中气不足无以培金则肺气更虚,故治肺必先治脾。方取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加减,以补脾益气、润肺化痰。处方:

生黄芪18g、白术6g、升麻3g、潞党参15g、煮半夏6g、薏苡仁9g、天花粉9g、蒸百部9g、白头翁9g、白花蛇舌草15g、仙鹤草15g、并嘱常服西洋参一味。

治疗近半年,纳增体壮,气喘平息,行动如常人,但仍偶见咳嗽带血,遂转以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为治。方取百合固金汤加减:

苏百合12g、熟地9g、生地9g、麦冬10g、黑元参10g、川贝母6g、桔梗6g、甘草3g、生黄芪15g、生薏米9g、杭白芍6g、当归身6g、白头翁9g。

服药期间,偶有咳血。1987年初咳出一片硬物后胸感爽快。将此硬物送病理检查,报告为癌组织。如此反复采用健脾润肺法治疗,体质健壮,近3年症状稳定。最近经常咳出小片硬块组织,一年之间累计约有半个手掌大。将此咳出硬块组织送病理检查,均为肺癌坏死组织。胸透、拍片、CT检查均未见癌病灶。发病至今近5年,未见反复。目前,几个月配合服昆明部队抗癌药,仍在观察治疗中。

例2王某,男,55岁,武警干部。

1986年4月某总院请余会诊。患者于1985年底发现咳痰带血,胸闷痛。1986年1月6日经气管镜、CT检查诊为肺癌。于1月8日行肺癌切除术。术后化疗体力不支,白细胞降至2×109/L以下,患者担心承受不了化疗方案,故特请予用中药配合治疗。症见疲乏无力,恶心纳差,口干不喜饮,体瘦,面色㿠白,咳嗽,胸痛,大便溏薄,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小。脉症互参,为中气受损,运化无权,化疗定会玉石俱焚,耗伤气血精微,故应治以补气养血,健脾益胃,佐以润肺养阴,使正气渐复而邪气自去。方取补中益气汤合百合固金汤加减:

生黄芪18g、白术6g、潞党参15g、升麻3g、生地9g、熟地9g、薏苡仁9g、大麦冬10g、白花蛇舌草15g、阿胶9g、陈皮3g、白头翁9g。

服药后白细胞回升,且余症减轻,使其能顺利地完成整个化疗疗程。直至1989年1月为最后一次化疗,整个化疗疗程结束,可属临床治愈。目前患者一如常人,未见复发。

例3张某,男,50岁,工人。1985年6月初诊。

患者自诉1985年3月在某医院诊为肺腺癌,因其不愿接受手术治疗,遂前来就诊。症见咳嗽,声哑,时见痰血,胸闷疲乏,口干喜饮,纳少,汗多,二便尚可,舌质红苔黄,脉细弦。辨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润肺化痰,佐以消积。方取百合固金汤加减:

百合9g、生地10g、熟地10g、玄参9g、川贝母6g、桔梗6g、大麦冬9g、北黄芪15g、薏苡仁9g、生牡蛎24g、仙鹤草15g、白花蛇舌草15g。

并嘱每早服薏米汤,同时服生晒参、潞党参。以补五脏之阴气,3年来有时仅感疲乏,轻微咳嗽,一直边上班边服药,症状稳定,未见复发。

例4郑某,男,76岁,离休干部。

患者于1985年底,在所在单位公费医疗门诊部拍X线片、胸透,诊为肺癌。家属瞒其病情,不接受手术、化疗、放疗。于1986年6月转来治疗。初见头晕耳鸣,脘腹纳呆,神疲乏力,消瘦,溲赤,气促咳嗽,面色无华,步履不坚而卧床,舌质淡红而苔薄,脉细弱。证属肺脾气虚,元气不足,治以健脾益气,养阴润肺。处方:

生黄芪18g、白术9g、麦冬9g、潞党参24g、炙甘草5g、熟地24g、结茯苓10g、盐陈皮4g、苏百合9g、薏苡仁10g、仙鹤草15g、西洋参4g。

服药后体力渐复,目前已能行动,3年来未见病情恶化,仍在治疗观察中。

例5贺某,男,84岁,离休干部。

患者有肺结核病史,1986年初因发热,咳嗽,身疲,胸闷气喘,间见痰中带血,经胸部拍片、CT检査为肺癌伴有胸水。邀予诊治。初时仅予健脾益气、润肺化痰法,治之颇效。六七月间福州气候炎热,即往古岭避暑,而以气功治疗。八月初症状加重,午后发热在38℃〜39℃之间,咳嗽痰血,胸闷气喘,面色欠华,神疲懒言,饮食不佳,舌苔厚腻,邀余往诊。按之右三部脉濡滑,左三部脉细软(左腕负伤史)。此为湿困脾阳,运化失常,病久体弱,以体虚夹有外感论治,投以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原方。在座医师不解其意?予曰:“在天为暑,在地为湿,人在气交之中,暑湿互侵,峻岭气温朝夕多变,患者形寒喜温,不适应外界气温变化与潮湿,因而湿蕴中焦,暑伤气分,故身热留连不解”。处方:

潞党参12g、当归6g、生黄芪9g、炙黄芪9g、炙甘草4.5g、羌活2.5g、独活2.5g、麦冬10g、五味子2g、粉葛根9g、神曲6g、苍术4g、川黄柏6g、青皮2.5g、陈皮2.5g、川升麻2.5g、光泽泻9g、红枣2枚(擘开)、生姜1片。

连服7剂,并嘱用西洋参一味煎汤代茶饮。服3剂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知饮索食,尽剂后能起坐和散步。在古岭期间,多用补中益气、升阳益胃之类调治,使其体质渐壮。秋凉返榕后,每周邀予诊视1次,中药仍用健脾润肺之法。处方:

生黄芪9g、炙黄芪9g、白术5g、山药12g、薏苡仁9g、白头翁9g、蒸百部9g、苏百合9g、熟地黄15g、川贝母6g、大麦冬9g、白花蛇舌草18g、桔梗6g、粉甘草3g。

每日1剂,并常服西洋参、黄芪两味煎汤代茶饮,片仔癀1粒分5次服,每日1次开水送下,并配合气功治疗。

曾服用昆明部队治癌中草药散剂,因有反应而停用。至1987年底患者气色转荣,肌肉丰满而精神体力尚健,春节期间参加团拜时发言达1小时之久,交往频繁,过度劳累,诱发肺炎,高热14天,用西药治疗热仍不退。予认为多言伤气,又用甘温除热之法,投以补中益气汤而热退。静养兼旬,至3月底准备进京开会,然再次发热,西医诊为肺炎,从此病情急转直下,医治无效而病逝。

对肺癌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之法,恰当运用中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予以益气健脾、养阴清肺之法应用于临床,多能得心应手。但癌证毕竟是顽固之疾,治疗亦应采用多种综合措施,充分发挥人体的抗病能力,注意精神治疗,运用气功疗法、饮食疗法,中西医结合,恰当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郑婉如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肿瘤科卷》
2
本条ID:15178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