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效方四首

名医简介

张琪(1922〜),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慢性肝炎及迁延性肝炎属于肝脾不和,肝胆郁热者,临床常用丹栀逍遥散;肝脾不调、脾虚气滞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肝肾阴虚者常用杞菊地黄汤。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以下几个方子,尚属应手。

肝一方:

柴胡15〜20g、白芍50g、枳实15〜20g、甘草15g、白术15〜20g、茯苓15〜20g。

适应症:迁延性或慢性肝炎见下列证候者。

1.肝区(右季肋部)隐痛(或胀痛、刺痛),腹胀满,食纳不佳,全身疲乏,头昏心烦,目干涩,手足心热,小溲色黄,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滑数。

2.肝肿大(少数病人有脾肿大),触之痛,肝功能有改变(或无改变),有蜘蛛痣及肝掌。

3.随症加减: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可加龙胆草15g,板蓝根30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加白花蛇舌草50g,公英30g,以清热解毒;舌质红,小溲黄赤,手足热,热重于湿者,可加金银花30g,败酱草25g,大青叶20g;食纳不佳,可加山楂15g,麦芽30g,神曲15g;腹泻除加重茯苓、白术用量外,可选加扁豆15g,山药25g;脘腹胀满加厚朴、木香、槟榔;体弱气虚酌加人参、黄芪;部分正虚邪恋患者可以人参、黄芪与解毒清热之剂合用,肝功能亦多随之恢复或好转。

本方以白芍药为主药,取其柔肝止痛,敛阴养血,为治肝脾不和,肝气郁滞之要药。适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腹疼痛、痛经、手足拘挛等症。日人吉益东洞氏谓:“白芍主治结实拘挛也”。以白芍能解痉而缓和肝气之“刚焊”,称之谓柔肝。

从临床观察,慢性或迁延性肝炎一般都出现肝气亢盛,肝脾不和之证候。如头昏,目干,五心烦热,烦躁易怒,胁痛,腹胀,疲乏无力等。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肝气亢逆,则化热而伤血,血热外溢,故出现蜘蛛痣,肝掌。少数病人还出现鼻衄、齿衄等。不少妇女患肝炎有月经不调,随着肝炎治疗的好转,月经亦随之恢复正常。故在治疗本症时,必以柔肝止痛敛阴养血的白芍为主。方中柴胡疏肝,枳实理气,协同芍药以平肝气之横逆,和以甘草敛肝阴缓肝急。如胃脘痛,肝气偏亢横逆犯脾则出现消化机能紊乱症状,腹胀便溏等,为部分肝炎病人的常见症状,故用白术、茯苓以健脾。

在临床上运用本方的增减化裁颇为重要。如肝气亢盛化热和脾虚停湿同见,在治疗中必须分清主次。如以肝气热为主,应加清肝平肝药物,以脾虚为主,必须加健脾之药。否则用药不当,不仅无效,反而产生不良作用。

肝二方:

当归20g、赤芍15g、生地20g、丹参20g、丹皮15g、桃仁15g、柴胡15g、甘草10g。

适应症: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见下列证候者:

1.肝区、脾区(左、右季肋部)有顶、胀、热、痛之感,心烦易怒,掌心热红紫,目干,视物不清,有时齿衄、鼻衄,面色黧黑,妇女月经异常,经行发热。

2.舌质紫,有瘀斑,口唇紫,有蜘蛛痣,脉弦有力。

3.肝大或脾大,肝功能有改变。

本方适用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有瘀血体征者。“肝藏血”,“肝为刚脏”,“肝在志为怒”,喜条达,恶抑郁,故肝气郁则烦躁易怒,肝瘀血热则妄行外溢出现蜘蛛痣,齿衄、鼻衄,面色黧黑,掌心红紫,舌紫瘀斑,肝气郁而化热则胁下有顶、热、痛之感。

本方为活血化瘀之剂,但见典型血瘀证候即可应用,不必悉具。瘀血肝肿大,则用真武汤加活血之剂往往收效满意。

血瘀的辨证有时明显,有时不甚明显,应用本方时,当根据舌紫暗唇青等。瘀血作痛系由气血瘀滞所致,“不通则痛”,其特点是,“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可作为辨证的依据。

肝三方:

人参15〜20g、黄芪30g、当归25g、白芍30g、白术20g、茯苓20g、枳实15g、郁金15g、丹参15g、山楂15g、甘草15g。

适应症:用于慢性肝炎见下列证候者:

1.病程久,体质瘦弱,呼吸气短,体衰乏力,食纳欠佳,腰酸腿软,眩晕耳鸣,脘腹胀满,便溏,胁痛。

2.无里热证(间或有假热现象,如口干苦,尿黄,脉虚数)。

3.肝脏肿大,肝功能有明显改变,舌苔白润或腻,脉弦细无力。

本方应用于病程久,病人身体虚弱,腰胁作痛,无里热证者。其功效为益气补血,疏肝理脾,寓消于补之中。适用于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肝炎病人除湿邪郁壅实症者外,亦常见虚症,如胀满、嗳气、不思食、便溏等。

另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见眩晕、耳鸣,苔白或腻。若脾气虚失于运化,气血不足可见倦怠乏力,面黄不泽,脉沉细无力等,均可用此方治之。

本方黄芪、人参大补肝经生升之气。黄芪性升对于肝弱而不升之病情最为适宜,故以黄芪为主药,助以人参加强其补气升清之作用。气弱则血不足,故辅以当归、白芍养肝之体以助肝之用(肝体阴而用阳),肝气弱不疏,则气自留结,故用枳实、郁金、丹参等疏其壅滞,参、芪与枳、郁同用“补而不滞邪,通而不伤正”,同时重用参、芪辅以归、芍,又具有“阳生阴长”之妙,更增强了益气补血之作用。

肝四方:

醋炙鳖甲40g、白芍40g、当归25g、郁金15g、红参15g、丹皮15g、青蒿20g、生地30g、丹参20g。

适应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以下症状为应用本方之依据。

1.头昏,疲倦,手足心热,两胁胀痛,腰酸乏力,肝掌、蜘蛛痣,面色不华,口唇紫,舌紫无苔,腹胀,鼻衄或齿衄、吐血、便血,脉弦滑或数。

2.肝脾肿大,尤以脾肿大为明显,另见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本方具有益气补血,育阴软坚的作用。以鳖甲为主药,具有滋阴潜阳,散结消癥之作用。古人谓治胸胁积聚作痛,或久疟、疟母等症。疟母即脾肿大,故本药为治脾肿大之主药,辅以人参补气,当归、白芍与鳖甲、郁金、丹参合用则“补而不滞,消而勿伤”,此消补兼施乃治癥积之大法。

本症若兼出血,如吐血、便血等,则于方中加入小蓟、藕节、地榆、血见愁、仙鹤草等止血之品。如气虚体弱,可加黄芪25〜40g,人参15g。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
2
本条ID:15168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