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宜固本实清利,血尿勿忘用化瘀

名医简介

叶景华(1929〜),上海市第七医院主任医师。

叶师认为,肾病血尿有两种情况:一是热蓄肾与膀胱,迫血妄行而血尿,但有实热与虚热之分。实热证多为急性起病,临床大多由外邪入侵所致,《诸病源候论》:“风邪入少阴则尿血。”由于风热等外邪入侵,下迫下焦,热蓄膀胱,灼伤血分,血热妄行致出血,所以往往出血较为严重,甚则肉眼血尿如洗肉水样或咖啡样,镜检红细胞可满视野等。虚热证者病程比较长,病情持续反复,常见浮肿退后而尿中红细胞反复增多,此属肾阴不足为多,或素体阴虚,或因久病伤肾,耗伤肾阴,或湿热羁留等,诱发虚火妄动,迫血下行;亦有因复感风热外邪而与虚火相合,而诱发血尿加剧者,常见小便短赤,镜检红细胞较多为主。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脾肾亏损,脾不统血,肾虚不能固摄,则精血不能循常道而见血尿,此种血尿反复不已,血尿色淡,或肉眼观察小便尚清,但镜检有红细胞,但一般数量相对较少。

实热证血尿以清利凉血为主

叶师认为,血尿的病机虽错综复杂,但临床辨证首先宜抓住寒、热、虚、实四个方面,不宜轻用止涩药,否则,瘀血阻滞肾脏脉络,可导致尿闭危证。对实热证血尿,叶师认为以清利凉血为主,因实热证血尿多因外邪侵袭或湿热蕴蓄下焦所致,临证常用小蓟饮子加黄柏、赤芍、丹皮、白茅根、甘草等。方中重用小蓟、白茅根,白茅根用量宜大,以50〜100g煎汤代茶。该两药性能符合肾性血尿治疗特点,有清利之功而无止涩之弊,两药相配,清热而不碍胃,止血而不留瘀,利水消肿而不伤阴,尤其对急性肾炎血尿更合适,能收到较为理想的疗效。实热证血尿若伴有浮肿、发热、咽痛明显者,叶师认为,单用清里热之剂则表邪不除,恐引邪内陷,若单解表则里热不清,血尿亦难除,对此主张表里同治,疏风清利并举,选用银翘散加小蓟、白茅根、丹皮、荠菜花等;若里热炽盛,迫血妄行血尿较甚,小便短赤或尿血鲜红,心烦口渴,舌红,脉数,重用清利凉血之品,宜加生山栀、黄柏、半枝莲、制大黄、丹皮、茜草根等,以期火灭而血止。根据叶师经验,上述的方药对实热证血尿的治疗能起到见效快而疗效好的效果。

虚热证血尿宜扶正清利并用

叶师认为,虚热证血尿临床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慢性血尿长期反复不愈,此由病久导致阴虚火旺,虚火妄动,热蓄下焦肾与膀胱,迫血妄行而致。另一种情况见于急性肾病后期,外邪已解,临床表现有正气不足,兼有余热不清,导致以阴虚为主,或气阴不足。治疗时,若以阴虚为主者,宜滋阴清利凉血,常用知柏地黄丸加白茅根、地骨皮、旱莲草、茜草根、荠菜花、苎麻根等;若气阴不足者,宜益气养阴,清利凉血,常用知柏地黄丸加黄芪、太子参、仙鹤草、旱莲草、甘草等。若上述血尿较明显者,均可加服血余炭片,每次5片,1日3次。血余炭不仅能止血化瘀,而且还有利小便作用。临床实践证明,虚热证血尿以扶正与清利并用,确能收到较为满意的功效。

脾肾虚血尿治宜固本为主

此类血尿临床多见于慢性肾病。因病程日久,耗伤脾肾,或因劳倦过度,七情内伤,房事不节等致脾肾气虚,统摄无权,血不循常道而下泄于溲中而致血尿。临床常见小便色淡,以反复持续镜检血尿为主,多伴有蛋白尿、浮肿、头晕耳鸣、腰酸肢倦、气短懒言、面色少华、纳呆便溏、舌淡苔薄、脉细等,且每遇小劳倦或饮食不节则病情加剧。治宜培益脾肾,补气摄血,常用归脾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药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熟地、菟丝子、茯苓、苎麻根、仙鹤草等。若中气下陷明显者,重用黄芪配以柴胡,益气升阳;若气血虚反复外感者,加用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若脾肾不足,兼有湿热者,加用白茅根、荠菜花、小蓟、茜草根等。

叶师认为,此类病人由于慢性长久失血,临床有不同程度贫血,治法务宜平稳,处方遣药贵于权衡主次,微微而进,务必守方多服方能取效。选用补脾肾药时切忌温燥猛剂,以恐动血,反成其害;选用补气摄血药时切忌腻滞留瘀,以防尿闭危证。

治血尿不忘化斋利尿

肾病血尿患者既然有出血,必然有瘀滞。古人曰:“离经之血必有瘀。”加之本病常迁延日久,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失于条畅,血行迟缓,易于成瘀,即久病入络,久病多瘀,因而活血化瘀也是治疗肾性血尿的一个重要治法。叶师认为,肾性血尿,尤其是顽固性长期血尿不止者,不能见血止血,应不忘化瘀利小便,这样才能瘀化血自行,气通血自和,火降血自止,不止血而尿血自止。无论虚热证、实热证及脾肾亏损所致血尿,但见有瘀血者,即主张活血化瘀利尿。因肾与膀胱是水液代谢的主要脏腑之一,若因血尿而轻用止涩之剂,可加重瘀血滞留而影响尿液生成和排泄,出现瘗闭重证。常选用参三七、益母草、茜草根、生蒲黄、川牛膝、荠菜花等。若伴有气虚,加黄芪,以鼓舞正气,推动气化运行;若热象明显者,加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肿节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若血尿久不消失,又瘀血明显者,可用琥珀屑、参三七,研末,装胶囊,每次4粒,1日3〜4次。上述治疗过程中,不管虚实均可配服血余炭片,以起到利水止血,对血尿消失有一定的作用。

(王莉珍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血证卷》
2
本条ID:15154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