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衄不远温著效仗经方

名医简介

岳美中(1900〜1984),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

甘草干姜汤治鼻衄

例1阎某,男,21岁,汽车司机,河北省唐山市人。素患鼻衄,初未介意。某日,因长途出车,车生故障,修理3日始归家。当晚6时许开始衄血,势如泉涌,历5个多小时不止,家属惶急无策,深夜叩门求诊。视之,见患者头倾枕侧,鼻血仍滴沥不止,炕下承以铜盆,血盈其半。患者面如白纸,近之则冷气袭人,扪之不温,问之不语,脉若有若无,神志已失。急投予张仲景甘草干姜汤:

炙甘草10g、炮干姜10g。

即煎令灌服,两小时后手足渐温,神志渐清,脉见起,能出语,衄亦遂止。翌晨更予阿胶12g、水炖,日服2次。后追访,未复发。

本例患者素有鼻衄,阳络已伤,今因事不如意,遂至血出如涌。《灵枢·寒热篇》所谓“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即其病因病机。然此例出血过多,阴液骤失.阳无所附,又值半夜,阴自旺于亥时,阳气暴亡之象毕现,若执补血、止血之法,阴或可挽而阳终难复,变生顷刻。此际,唯宜速回其阳,待厥愈足温、脉续出、神志清醒之后,方可缓图徐治,甘草干姜汤之施,意即在此。然甘草干姜汤非止血之剂,而血竟得止,固阳则阴自安于内守,即堤防既固,水流自无泛滥之虞。

《金匮》柏叶汤:治鼻衄例2:于某,男,3岁半。1076年8月28日诊。

自1岁多即鼻衄+每当清晨必流血一次,经西医止血法和中医凉血法施治均未效。其佶母因久患过敏性结肠炎泄泻经我治愈,而携其侄来求予诊治。切其脉虚大上溢出鱼际;望其面较白,视其舌质淡、苔白、舌尖有红点,呈贫血征象;问其饮食,口不渴,纳食平常,口角糜烂,前几天曾感冒发热。

小儿鼻衄,多由结热所致。盖热乘于血,血随气发,故溢出于鼻窍,很少由阳虚不能摄血而导致鼻衄者。惟此儿从1岁即衄血¥经很多医生止血凉血而未愈。问其口不渴,流血在清晨阳气将复之时,是内无结热;脉虚大且溢出鱼际,是虚阳上越之候。遂投予《金匮要略》柏叶汤。处方:

炒侧柏叶6g、炮姜炭1.5g、艾叶炭6g。

加水3盅,煎成半盅,兑入童便半盅,分温再服。连服3剂,衄血即止,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原文:“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今移治小儿鼻衄不止。

原方:“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马通汁即马粪,用水少许化开,绞取汁,澄清。

唐容川说:“气寒血脱之吐血,当温其气。后人治血,习用寒凉,不敢用此方。”查《神农本草经》:柏叶、干姜、艾、马通,皆言止吐血。

今用侧柏叶炒黑,取其味苦涩性微寒,凉血之中并有收敛止血作用;干姜炮黑,味苦涩性温,用于虚寒性吐血、衄血等兼见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脉濡细者最宜,它的辛散之力杀减,而温守之力反增强;艾叶炒黑,辛苦气温,止血之力很强;马通汁代以童便,止血兼有咸寒引虚热下行之效,合全方用黑炭止血之作用。以古方治今日小儿之衄血,恰合病机,乃取捷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血证卷》
2
本条ID:15152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