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达气血豁瘀结,散偏有方需化裁

名医简介

王为兰(1913〜),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临床家。

肖某,男,46岁,1982年5月6日初诊。患者近月来因与街坊发生口角,恼怒生气,闷闷不乐,日久不解而头晕头重。近日突然左偏头痛,时轻时重,重者则头痛剧烈难忍,烦躁易急,睡眠不安,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弦滑。血压18.1/12.OkPa。中医辨证为郁怒伤肝,气血失和。治宜行气活血,舒郁止痛。方药:

川芎30g、白芍15g、白芷1.5g、柴胡3g、香附6g、郁李仁3g、白芥子10g、甘草3g。

共2剂,1剂药后,烦躁转安,入睡半日,头痛顿消,知饥进食;服完2剂,诸症消失而痊愈。

王某,男,54岁,1982年6月13日初诊。

患者近月来因思虑过度,睡眠不佳而出现头痛目眩,休息后即消失,但经常发作。近日工作较忙,又连续夜间作业数晚,因而头痛发作,右重左轻,有时满头胀痛,经用各种止痛药物治疗尚能暂时止痛,但药效一过头痛如故。舌苔薄白质嫩,脉沉细。血压21.3/12.OkPa,用散偏汤(方药同例1)2剂,服第一煎药后睡眠3小时,醒后头痛若失,又继服2煎,惟口干舌燥,头脑昏沉,嘱停服第二剂,改用滋补肝肾之剂,佐以清热之品而病愈。

散偏汤出于清代陈士铎编著的《辨证录》,方由川芎、白芍、白芷、柴胡、香附、郁李仁、白芥子、甘草组成。是根据内伤头痛多有虚、滞、痰、瘀诸因的病机病理而设。方中以重用川芎为主药,取其量大力宏,和血定痛。川芎性味辛温,味薄气雄,辛香行散,温通血脉,疏达气血,既能活血祛瘀补血生新,又能升清阳,行气开郁,为血中气药,秉其升散之性能上行高巅祛风止痛,是治疗头痛之圣药。用白芍以养血柔肝,敛阴抑肝,通顺血脉,缓急止痛,其性味苦酸微寒,可制约川芎之辛烈;而白芍甘草为伍,酸甘化阴,育阴缓急,加强镇痛。佐香附以行气解郁,使气血双调,佐白芥子疏气化痰以调和肝脾。用柴胡、白芷之升清引药各行少阳、阳明二经,使辛窜之性直达病所,恐其辛香走散太烈,故佐以郁李仁同白芍之柔润。共同组成具有祛瘀补虚,行气解郁,豁痰散结,和血止痛之功效。根据本方功用,凡患者突然偏头痛,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因情志不遂或遇劳而头痛加剧,伴有烦躁易急,舌苔白薄,脉弦细。证属虚实夹杂,气郁血虚,诸风上攻所致的偏正头痛者,均可适用。特别是对于西医诊为“神经血管性头痛”,只要化裁得法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王老临证,对于病情较轻的偏头痛,仅用本方的川芎、白芍、柴胡、甘草4味药即可收效;若病情虚实夹杂,阴亏痰瘀与外感交错等较复杂者,则视其证候,如偏气虚或血虚者,分别选加生黄芪、党参和当归、熟地黄;偏阴虚加沙参、麦冬;偏肾虚加何首乌、枸杞子;偏痰湿选加苍术、泽泻、法夏、茯苓;偏血瘀加桃仁、红花;兼外感风寒加荆芥、紫苏叶;风温加桑叶、菊花;风热加生石膏、细辛;风湿加羌活、藁本等,随症灵活用药,切病效优。此外,要注意煎服药的方法,煎药时间不宜过久,一般每剂头煎、二煎各10分钟即可,将两煎药液混合起来,分2次温服。无论是内伤头痛或兼有外感头痛连服1〜2剂奏效后,均应中病即止,不宜多服或久服,以免燥散伤阴变生他证。服药期间如例2偶有出现口干舌燥者,可于方中适当加入清肝滋肾,凉血润燥之品。如果服本方一二剂头痛不减,则往往不是本方之病证,当另详加辨证更方。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头痛眩晕卷》
2
本条ID:15141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