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期降压唯求本,燮理阴阳以应机

名医简介

魏长春(1899〜1987),原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临床家。

高血压早期患者,体质较强的病因,多数为肝阳偏胜,胆火内炽,临床表现为目眩晕胀痛,耳鸣,口苦,烘热,头重足轻,手足麻木,大便秘结,脉来弦大有力,舌质深红或绛,治宜平肝泻火用黄芩泻火汤。药用:

黄芩9g、生白芍9g、生甘草3g、龙胆草3g、焦山栀9g、钩藤9g、怀牛膝15g。

治疗高血压的总原则,应从《内经》治病必求其本与治病必求其因二项入手。“求本”是辨明病人体质阴阳虚实,“求因”是探索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病,查清其成病的原因和有无其他兼症夹症,随症用药。总之要从整体着手,不能只顾降压。

黄芩泻火汤适用于高血压初起肝胆实火为患,黄芩、芍药、甘草、龙胆草、焦山栀泻火,钩藤平肝散风,怀牛膝降压。这方是新病实症治法。

一般肝阳上升的高血压症,表现为头痛眩晕,行走欲仆,烦躁失眠,性情急躁,脉象弦硬,舌红。治用降压调肝汤为主。方用:

谷精草30g、旱莲草30g、夏枯草12g、野菊花9g、广地龙9g、钩藤9g、决明子15g、怀牛膝15g、桑寄生15g。

一般性高血压多因郁怒不乐,阳不秘藏,发生内风,攻冲成病。降压调肝汤,是从平靖肝风着手,使内脏阴阳协调。方中的谷精草、旱莲草、夏枯草熄风降压,决明子、广地龙柔肝降压,野菊花散风降压,怀牛膝引药下行,以治头脑胀痛,桑寄生养血散风降压,钩藤平肝熄风。诸药合用,以达到平靖内风,降低血压而归于平的目的。

高血压日久体虚,肾亏肝阳上升,症见头目晕眩,头痛欲仆,四肢麻木,心悸夜不安眠,脉象弦细或滑大,舌红干燥为下虚上实之症,治宜滋阴潜阳清上实下。方以杞菊地膝煎为主,药用:

枸杞子9g、白菊花9g、大熟地15g、怀牛膝9g、旱莲草30g、桑枝30g、山茱萸9g、泽泻9g、决明子9g。

杞菊地膝煎是纳气归根,上病治下的方法。杞子补肾填精,纳气强心,益肝明目;白菊花养肝散风,治头脑眩晕作痛;熟地补血固精;怀牛膝引头脑郁热下行;旱莲草滋益肾阴,凉脑明目;桑枝散风平肝以治肢麻;山茱萸补肝以熄头风脑痛;泽泻滋阴泻火,治头眩耳鸣;决明子明目益肝,治头风热痛,全方以补虚培本为主。

慢性肾炎,病程久,内脏阴阳失调,症见血压升高,头晕痛,小便短少,体肿,口干,大便微溏,行动气促,脉象沉迟,或沉细,舌淡苔白。乃命门火衰,三焦气化失职,无排尿能力。必需通阳利尿,升清化浊,以利滞水,以平血压,宜用瞿附通阳汤加味:

翟麦9g、熟附子9g、淮山药12g、茯苓12g、天花粉9g、车前子9g、路路通9g、怀牛膝24g、椒目3g、生黄芪15g。

瞿附通阳汤系治慢性肾炎(水肿)的经验方,今增加怀牛膝的药量,以增强导下之力,使头脑积瘀身中积水下行,增加生黄芪以温补肾脏之气,升清化浊,调理内脏,三焦通调则血压平。

病人素体胃阳虚,中气不足,内蕴痰水,呕吐涎沫,使肝气厥逆上冲,头痛眩晕,四肢酸麻,脉弦或沉紧,舌质淡白。此肝胃气化失调,使血压不正常,时高时低,治宜温暖肝胃和中降逆,方用吴茱萸汤加味:

吴茱萸3g〜6g、西党参9g、生姜6g、红枣6枚、姜半夏9g、怀牛膝9g、决明子9g。

吴茱萸汤方出张仲景《伤寒》《金匮》两书,治干呕、吐涎沫,头痛症,今用治高血压胃阳不足,有水气及肝气上逆症。以萸姜参枣4味温中平肝降逆,加姜半夏消痰厥,头晕痛,怀牛膝引药下行,起降压之效,决明子治头风痛,此是虚寒体肝胃失调方。

凡病都有兼症及夹症,高血压病兼痰火,头眩胀痛,喘咳气急,咳痰黄白厚粘,眼睛高突,脉象滑大,舌红苔黄白厚粘。疗法宜清降痰火为主,用雪羹汤加味,使肺气清肃,血压自然平靖。药用:

陈海蜇60g、鲜荸荠7只(洗去泥)海藻9g、昆布9g、决明子9g、黛蛤散12g、桑枝30g、桑白皮9g、马兜铃9g、黄芩6g。

雪羹汤由海蜇、荸荠2味组成,见清代王晋三《古方选注》,治痰火咳逆,兼能平肝柔坚,今以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夹痰火症,佐海藻、昆布咸以软坚。黛蛤散是煅蛤壳与青黛合剂,消痰火治喘逆,决明子、桑枝平肝熄风,桑白皮、黄芩、马兜铃清肺降压,善化痰火,以平咳喘,肺主一身之气,肺气清肃下降,痰火自消,血压自然下降。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头痛眩晕卷》
2
本条ID:15145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