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蒋日兴(1919〜),桂林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近年来,文献中亦见有脑出血合并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栓塞的报道。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风大多由于肝阳暴张,血随气逆,溢于脉络而形成出血,但离经之血则为瘀,体内瘀血阻滞则可形成栓塞;反过来,在脑栓塞病人,由于瘀血阻滞脉络,阻碍气血运行以致络破血涌,血不循经而外溢,继发溢血。上述情况均可导致栓塞与溢血并存,两者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对于此类病人,单纯地采用某一种方法均非所宜,而应以止血祛瘀,活血通络兼施,出血缺血兼顾,方能取得满意疗效。历代中医文献尚缺乏此类报道。我在临床中自拟“旱田黄龙饮”治之,取得较满意效果。
该方有滋阴通络,止血活血功效,适于脑血栓与脑溢血并存的复合性中风。方中田七、蒲黄芩具有止血、活血的双向治疗作用。
三七是止血活血、祛瘀通络之要药,尤以广西田州(今广西田东、靖西县一带)所产为优,俗称田七,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玉楸药解》谓:“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血、崩中、箭射,一切新血皆止。”《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要品。”证之临床,不论出血、栓塞,概捡田七之粗大者为佳,不入煎剂,研极细末,以药汁冲服疗效较好。
蒲黄性能利小便,止血消瘀。《本草汇言》言其“……血滞者可行,血瘀者可止。”由于上述药品的双相药理作用,对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均为适宜。毛冬青一药,乃近年新发掘的药物,本人70年代初期,因劳累后突然左下肢高度胀肿疼痛,不能任地,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左侧股深静脉高位栓塞”,各医院均认为只有高位截肢才是唯一治疗方法。但我坚持以毛冬青为主,配合其他祛瘀通络,清利湿热之品治疗年余,患肢功能逐渐恢复,血栓亦自行消失,至今活动自如,桂市中西医同仁莫不惊讶。通过切身体会,深悟该药通络祛瘀作用明显,文献中亦报道运用此药对脑血栓形成可缩短疗程从而使病体恢复。余体会确有疏导散瘀,改善脑组织供血之作用,故为复合性中风所宜。毛冬青以先煎2〜3小时为宜。
在上药基础上,加上茜草通经络,行血活血。《本草汇言》谓:“茜草治血,能行能止。”地龙清热平肝,有一定降压作用;辅以生地、旱莲草之滋阴、平肝,丝瓜络通络,川牛膝行瘀、引药下行,共奏养阴熄风,活血止血之功。
方中红花一味,用量上需注意掌握,大抵肢体麻木者,语言謇涩以栓塞为主者,用量在10g左右。若出血明显,不必多用,以防消散过度,关键在于掌握用量,因红花为“血中气药”,重用则活血化瘀,轻用促进新陈代谢,可改善大脑供血及供氧作用。
该方不仅适于脑溢血与栓塞并存的复合性中风,对单纯出血或栓塞病人,只要在药味上稍加调整,亦可单独用之,如出血者酌加止血药,栓塞者加化瘀通络之品。
对于病情险峻,就诊时已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应根据中风“闭”、“脱”的用药原则进行紧急处理,同时按照昏迷常规处置,注意控制脑水肿和血压,一俟病情稍缓,即可予上方口服或鼻饲给药。
应该指出,临床上一俟确诊为复合性中风的患者,必须较长时间地贯彻以止血祛瘀,活血通络为主的治疗原则,不可轻易改弦更张,以利疾病康复。
彭某,女,73岁。1980年诊。
患者既往高血压史。1年前,于用餐时突感执筷不稳,不能挟持饭菜,语言謇涩,右侧鼻唇沟变浅,头痛。旋即送往某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形成”。治疗月余,出院后仍左上肢握力降低,同侧下肢无力,但尚能自理生活。此次于5个月前突然头痛剧烈、呕吐,右侧肢体偏瘫,神识昏馈,小便失禁。某医院经腰穿确诊为脑溢血。余见患者消瘦,面色晦暗,唇焦,舌边瘀滞,苔黄厚,脉弦数,即以上方投之,鼻饲给药每日1剂。3日后患者神识逐渐清醒,继服上方,随症加减,约20日后患者可下床由家人扶持、策杖而行,2个月后基本可以自理生活。
(蒋建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