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水肿案

名医简介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晚清民国医家。

邻村霍氏妇,年二十余,因阴虚得水肿证。

病因:因阴分虚损,常作灼热,浸至小便不利,积成水肿。

证候:头面周身皆肿,以手按其肿处成凹,移时始能复原。日晡潮热,心中亦恒觉发热。小便赤涩,一日夜间不过通下一次。其脉左部弦细,右部弦而微硬,其数六至。

诊断:此证因阴分虚损,肾脏为虚热所伤而生炎,是以不能漉水以利小便,且其左脉弦细,则肝之疏泄力减,可致小便不利。右脉弦硬,胃之蕴热下溜,亦可使小便不利,是以积成水肿也。宜治以大滋真阴之品,俾其阴足自能退热,则肾炎可愈,胃热可清。肝木得肾水之涵濡,而其疏泄之力亦自充足,再辅以利小便之品作向导,其小便必然通利,所积之水肿亦不难徐消矣。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怀地黄六钱、生杭芍六钱、玄参五钱、大甘枸杞五钱、沙参四钱、滑石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将药连服四剂,小便已利,头面周身之肿已消弱半,日晡之热已无,心中仍有发热之时。惟其脉仍数逾五至,知其阴分犹未充足也。仍宜注重补其真阴而少辅以利水之品。

处方:熟怀地黄一两、生杭芍六钱、生怀山药五钱、大甘枸杞五钱、柏子仁四钱、玄参四钱、沙参三钱、生车前子三钱,装袋大云苓片二钱、鲜白茅根五钱。

药共十味,先将前九味水煎十余沸,再入鲜白茅根,煎四五沸,取汤一大盅,温服。若无鲜白茅根,可代以鲜芦根。至两方皆重用芍药者,因芍药性善滋阴,而又善利小便,原为阴虚小便不利者之主药也。

效果:将药连服六剂,肿遂尽消,脉已复常,遂停服汤药,俾日用生怀山药细末两许,熬作粥,少兑以鲜梨自然汁,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邑北境刘氏妇,年过三旬,因受风得水肿证。

病因:时当孟夏,农家忙甚,将饭炊熟,复自至田间,因作饭时受热头汗,出门时途间受风,此后即得水肿证。

证候:腹中胀甚,头面周身皆肿,两目之肿不能开视,心中发热,周身汗闭不出,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其两腕肿甚不能诊脉,按之移时,水气四开,始能见脉。其左部弦而兼硬,右部滑而颇实,一息近五至。

诊断:《金匮》辨水证之脉,谓风水脉浮,此证脉之部位肿甚,原无从辨其脉之浮沉,然即其自述,谓于有汗受风之后,其为风水无疑也。其左脉弦硬者,肝胆有郁热也,其右脉滑而实者,外为风束,胃中亦渐生热也。至于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皆肝胃有热之所致也。当用《金匮》越婢汤加减治之。

处方:

生石膏一两,捣细,滑石四钱,生杭芍四钱,麻黄三钱,甘草二钱,大枣四枚,擘开,生姜二钱,西药阿斯匹林一瓦。

中药七味,共煎汤一大盅,当煎汤将成之时,先用白糖水将西药阿斯匹林送下,候周身出汗。若不出汗,仍可再服一瓦。将所煎之汤药温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其小便当利,肿即可消矣。

复诊:如法将药服完,果周身皆得透汗,心中已不发热,小便遂利,腹胀身肿皆愈强半,脉象已近和平。拟再治以滋阴利水之剂以消其余肿。

处方:生杭芍六钱、生薏米六钱,捣碎鲜白茅根一两。

药共三味,先将前二味水煎十余沸,加入白茅根,再煎四五沸,取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将药连服十剂,其肿全消,俾每日但用鲜白茅根一两,煎数沸,当茶饮之以善其后。

或问:前方中用麻黄三钱原可发汗,何必先用西药阿斯匹林先发其汗乎?答曰:麻黄用至三钱虽能发汗,然有石膏、滑石、芍药以监制之,则其发汗之力顿减,况肌肤肿甚普,汗尤不易透出也。若因其汗不易出,拟复多加麻黄,而其性热而且燥,又非所宜。惟西药阿斯匹林,其性凉而能散,既善发汗又善清热,以之为麻黄之前驱,则麻黄自易奏功也。

或问:风袭人之皮肤,何以能令入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答曰:小便出于膀胱,膀胱者太阳之腑也。袭入之风由经传腑,致膀胱失其所司,是以小便不利。麻黄能祛太阳在腑之风,佐以石膏、滑石,更能清太阳在腑之热,是以服药汗出而小便自利也。况此证肿中亦有蕴热,《内经》谓“肝热病者小便先黄”,是肝与小便亦大有关系也。方中兼用芍药以清肝热,则小便之利者当益利。至于薏米、茅根,亦皆为利小便之辅佐品,汇集诸药为方,是以用之必效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
2
本条ID:1510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